门头应该是一个24小时不眠不休的销售员(尤其是那些好位置的街店门头),因此这个销售员如果口齿不清,讲不清楚自己店是卖什么的,为什么卖得比别人好,那这个推销员就是不合格的。
➤错误 3:堆积信息,老板认为门头上的字越多越好。
恨不能把店里所有经营的产品都写上去。殊不知,每天人们都是匆匆路过,如果门头上不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你的特点、特色,消费者根本不会进店。字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准越好!
乱换门头的惨痛教训
曾经有一个集团原本是做河南菜的大酒店,产品功底非常扎实,运营能力也很强。新品牌选了一个“菌菇汤包”的品类,取名“小安中”,这个店开在社区街边,附近居民和往来白领是其目标人群。
因此,从选品、选址、选人(运营团队)上来看,没有任何问题,正如我们所料,开店后生意一直不错,我们也非常喜欢这家店,成为我们的食堂,还经常介绍一些朋友去。
可是有一天路过时,突然发现门头换了,变成了“3000杯烧烤”。老板觉得做休闲小吃业态流水太低,营业额做不上去,而附近的烧烤店生意火爆,就不顾顾客感受,改成了烧烤店,还加上了精酿啤酒。菜品也做了调整,以烧烤为核心,但也保留了旧有的产品。
这个转型是巨大的错误:
1.烧烤不是这家公司的基因;
2.更重要是附近已经有很多年份很久,深入人心的烧烤品牌,从差异化角度上看,菌菇汤包恰恰是附近商圈稀缺的。
不出意料,这次的改门头,改品类计划以彻底失败告终,自从改了门头,生意惨淡。老顾客 不再来,新顾客也没吸引住。(和那些热闹的烧烤店相比,既无特色,亦无氛围。)
终于过了几个月,老板熬不住了,把门头改了回来,只是这次没写“菌菇汤包”,却改成了“地道河南小吃”。短短几天,生意就恢复如初。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也是一个神奇的案例。
位置没变,产品没变,价格没变,人没变,唯一变化的就是门头,生意就可以从旺到淡,再从淡到旺。幸好这个老板悬崖勒马,否则一意孤行,自己不换,就等着别的老板来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