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秋举行的经筵典礼,先由翰林院开列直讲官满、汉各八名,奏请皇帝钦派四人值讲,掌院学士会同值讲官拟定所讲经书,择吉日自文华殿行经筵之礼。届时,值讲官行礼后,照讲章进讲,讲毕,听皇帝御论。
这种经筵之礼,是表示皇帝“留心学问,勤求治理”。但实际讲经时,尽是颂扬之词,很少有真知灼见。至于所谓的“御论”,不过是皇帝对官员告诫如何忠君报国,如何安天下等陈腐封建之言。
当然,翰林院的职掌不仅仅是上面所说的,比如翰林院还参与进士的“朝考”,掌院学士担任阅卷大臣,并将录取者引见皇帝,然后入庶常馆学习。
清代皇帝尤为重视翰林,对翰林官也给予特殊的待遇。比如按规定朝官文五品以上、武四品以上者方可佩戴朝珠,而翰林院编修、检讨等七品官也可享受此待遇。
再者,朝廷对翰林的任用也有特权,如每届的乡试一般都在翰林院中挑选主、副考官,负责国家的抡才大典。就是在任用官职上,翰林官也被俗称为“老虎班”,就是优先选用,不用候补,也不用试用,直接便可上任。同时,清代也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潜规则,有清一代,大学士也基本出自翰林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