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串点为线、连线成环”的发展模式,建设金钗石斛、花椒等产业基地景区10个,重点打造省级农业主题公园“荷塘荔色”,省级示范休闲农庄泰和世家、荔苑秀水等。围绕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荔枝现代农业园区—真龙柚现代农业园区—先市酱油—尧坝驿的精品线路,拉长农旅特色旅游纵深。沿长江、赤水河打造百里产业环线,围绕“田园观光、乡村民宿、康养休闲、采摘体验”等发展模式,引导农户错位发展小体量特色农业,把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
今年7月,合江县成功举办第30届荔枝文化旅游节,在荔江镇、尧坝镇等主产区和旅游地设分会场,以“荔”为媒、以节会友,超过40万群众共同参与进来。
强化“四保障”,激发产业发展“原动力”
合江打破行政界线,用经济区理念整合土地、项目、资金等资源要素,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资源聚合”。一是统筹片区规划。实行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县域统筹“多镇合一”规划,以荔江镇、真龙镇、先市镇为主体,打造荔枝、真龙柚、酱油加工为特色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区”,以白米镇、望龙镇、白沙镇、神臂城镇为主体,打造以生态渔湾、优质水稻、果蔬基地为特色的“巴蜀鱼米之乡核心区”,推动开发集约、功能集成、产业集群。镇域统筹“多村合一”,率先在荔江镇柿子田村、甘雨村、花桂村等6个村率先实施连片村庄规划,突出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功能布局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打造集中连片15万亩的国家级特色农产品(荔枝)优势区。
围绕园区建设“有地可用”,合江全力推进“三整理三解决”,即开展农用地整理,解决农村耕地碎片化;推进实施建设用地整理,解决国土空间布局的无序化;加强乡村生态保护整理,解决生态系统质量退化,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用地空间,实现国土空间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荔江镇被列入全省首批21个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试点,盘活存量用地1000亩,实施建设用地整理节约用地指标675亩,用于支持园区建设。围绕农业生产“有地可种”,按照产业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管护统一化需求,推广“整体流转、按需转包”流转模式,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累计32.65万亩,流转比例达30.8%,单列用于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规模136亩,占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45.2%。
合江按“需”集成,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主体,对照国家支持重点,集成项目18个,争取中省资金近3.5亿,推动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合江荔枝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按“量”集成,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做好优势产业“加法”,孵化以荔枝、真龙柚、金钗石斛、花椒等为主的产业园90个。按“质”集成,采用“就地建设、飞地建设、联合建设”等方式,合理布局提升产业设施“品质”,建成温氏养猪场70个单元的和竹产品车间17个单元。四是统筹资金盘活。吸引“市场的钱”,引进广东中荔集团投资1.8亿建设荔枝出口备案基地和荔枝出口加工厂,引进中国蓝田集团投资13亿元建设中国(西南)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争取“金融的钱”,申报“鱼米之乡”建设债券资金、乡村振兴债券资金,设立产业发展资金2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用活“政府的钱”,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健全农业担保信贷体系,设立风险补偿金3000万元,按1:20放大比例撬动金融资本,通过以奖促贷、财政贴息等方式,为产业产业园主提供7150万元贷款担保,产业的原动力被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戚原 梁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