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出售的号,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就号商专门从外收购的“优质号”
一类是来源于上游“养号”环节
比如广东警方曾破获的一处号商的工作室,不大的房间里放着几百台正在养号的手机。这些手机都登录着,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这些手机可以用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扫二维码添加好友,然后再自动发朋友圈,这就是所谓的“养号”,其目的就在于让号看起来更正常一些,不容易被封掉。
“通过买卖、租借而来的号实施诈骗,一般会有三种方式——
一是冒充熟人诈骗
二是冒充公司领导对公司财务进行诈骗
三是电话诈骗和网络诈骗的结合,先通过电话联系,等到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再转到网络之上,隐蔽性更强
还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除了诈骗案件外,在破获的一些传销案件中,便发现A发展了下线B之后,便会购买号给B使用,方便B来发展更多的下线。”

各方观点
号买卖涉诈骗 原号主应负连带责任
《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对号买卖的约束有限,而在更高的法律层面,则存在监管空白。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学研究所副教授朱巍曾
平台应该建立黑名单,限制频繁买卖号的人使用。
·四川观今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彭欧健
如果原号主未尽到运营主体变更的告知义务,粉丝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基于对原号主的信任,被新的号主所骗,原号主对于粉丝的损失应该承担连带责任,希望能够在法律法规层面进一步明确号主的责任和义务。
·省公安厅刑侦局反诈中心民警魏玉云
在法律法规层面,应该建立对号主、号商的追责机制。如果有人利用买来的号实施诈骗行为,那么原号主即使不承担刑事责任,也应该承担民事责任,对被害人进行一定赔偿。
·四川瑞利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唐海涛
从号注册时就开始进行实名制管理,一旦号进入使用阶段,再要求进行实名制认证,难度就很大。
腾讯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建立了系统的反欺诈防护体系,采取多种提醒方式。
“安全中心”“110”公众号,会更新推送对各种诈骗手法的防御建议,而对于违反规范的个人帐号,一经发现,腾讯将根据情节进行删除或屏蔽违规信息、警告、限制或禁止使用部分或全部功能直至永久封号的处理,并有权公告处理结果。
网上交易有风险
真假信息细甄别
你或朋友遭遇过类似的骗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