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靠近的老家、无处安放的乡愁,让人无奈。在村“两委”的沟通协调下,一场由乡贤力量推动的美丽村湾建设行动在周元屋场悄然展开。在胡玉平、胡四球等一批乡贤的号召下,全村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经过近两年改造,周元屋场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老屋场变成了新屋场,如今我们住在这儿感觉特别舒服。”村民胡旺甫自豪地说,在去年丰收节上,周元屋场还被评为“最清洁屋场”。
截至目前,通城县完成31个整治村任务,改厕5.9万户、新建公厕170座,实施100个重点村庄绿化工程,重点打造“353国道沿线、106国道沿线”等5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带,实现基层党建、基础设施、绿化美化、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六个同步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村民是最终受益人。为了巩固成效,通城县还探索创新“四员一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招聘1582名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员常年开展村庄保洁、护林、护路、河湖库巡查保洁等工作。
抓好党建引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韵悠悠、村风融融、风景如画。在通城县塘湖镇南虹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刘旭兵带领下,记者走进通城县塘湖镇南虹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服务中心外文化广场上,村民们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
近年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南虹村发挥党员干部“头雁”效应,带动群众共同投身参与,围绕“拆、清、改、种、建”整改,开展街道整洁、庭院美化、河道疏通、拆除违建等活动,全村“颜值气质”不断提升。
汤管山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基地负责人葛先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积极投身促脱贫、带动群众奔小康事业。基地长期安排贫困户就业10户10人,临时就业20人。“每月工资两三千,就在家门口上班,赚钱顾家两不误!”村民刘洛桃高兴地说。
秀美的乡村景色让这里变得热闹起来,趁着周末晴好天气,游客黎金秀特地和好友到美丽乡村梅港村打卡拍照。石南镇梅港村是通城县15个美丽乡村建设点之一,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曾经破旧的村庄“颜值”显著提升。
如何让村庄既有“颜值”更有“内涵”?该村把党建作为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每月雷打不动的支部主题党日、党员议事、民主生活会等活动,是梅港村党建的“主阵地”和谋划发展的“大舞台”。
村民群策群力下,梅港村先后建起了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篮球场等文化娱乐设施,同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拓宽道路、加固河道、美化村庄、改造电网等。从“普通村”到“明星村”,梅港村正迎来华丽转变。
2020年,通城县投入12.6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组建了18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探索“村委会 村文明理事会 村集体公司”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建成“扶贫微工厂”79个,实现企业增效、集体创收、群众脱贫、产业发展“四重效应”。(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成昱勋 通讯员 吴卫斌)
来源: 湖北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