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庐江县常住总人口973850人,其中:庐城镇164883人,冶父山镇38127人,万山镇36173人,汤池镇33437人,郭河镇50835人,金牛镇28936人,石头镇31396人,同大镇56890人,白山镇45971人,盛桥镇57568人,白湖镇70175人,龙桥镇44884人,矾山镇44550人,罗河镇56348人,泥河镇75568人,乐桥镇52382人,柯坦镇54165人,安徽庐江经济开发区4703人,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22274人,安徽省白湖阀门厂有限公司3496人,安徽省罪犯技术培训中心1089人。(以下摘自“庐江网”)
隋置庐江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庐江盖因旧郡而名。”县辖境东至江,南至潜山,西至龙舒,北至鹊渚(今三河),凡数百里。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分合肥、庐江地置舒城县。宋析庐江、巢县地设无为县。元,县境仍沿旧域。明永乐间,庐南以青竹涧至古埂72户由桐城拨归庐江。
清光绪《庐江县志》载:“致今日之庐江,自东至西,自南至北,境界仅存百余里,大非昔日舒县之境地宽广矣。”光绪县志称:正东四十里至青帘河迎水庵,正西四十里至界牌山,正南六十里至分水岭,正北四十里至新口渡,东绕至齐头嘴薛公庙抵巢湖,东南六十里至高奇岭,东北七十里至造(兆)河,西南五十里至界河,西北七十里至中吴桥为庐江县地。
据陈诗《庐江疆域考》:民国20年(1931年),全县总面积为2524平方千米。《安徽概览》称:民国33年(1944年)庐江县境总面积为2534平方千米。民国36年(1947)12月,划庐南砖桥至大凹口一带置桐庐县,民国37年(1948年)8月,割巢湖南岸之庐北广大地带置湖西县。1949年4月和7月,桐庐、湖西两县先后撤销,除原湖西县关河乡划给无为县外,其余依旧属庐江县境。合肥县之戴冈、刘墩、北闸、施婆四乡划归庐江。巢县沐集乡之金城、苍头、孙河、涧湾4保,无为县黄姑乡之周杨、殷渡、圩滩、鲍庄、棋杆、牌坊、秋叶、埒埂和哟石乡的西城共9保,也划归庐江。
建国后,县境总面积2352平方千米。北起三河镇东沙塘圩西埂,顺杭埠河主航道延至巢湖口门与肥西县分界(北肥西、南庐江)。东北沿巢湖中之鞋山、姥山至马尾河口弧形水域12.4万亩属庐江,陆地以兆河主航道与巢县分界。东括白湖,顺杨柳圩东埂至迎水庵、岳山、大犁尖为江、无为两县分水岭(东无为、西庐江)。东南从寨基山、香炉尖至黄家大山等分水岭为庐江、无为、枞阳三县分界。南以莲屏山,西沿罗昌河以南五里青竹涧至大凹口岱鳖山与枞阳县接壤(南极阳、北庐江)。西南从藻青山、沿界河至起风尖、大佛尖与桐城县交界,西以荒草尖、二姑尖、火炮山到百神庙与舒城县为邻(西舒城、东庐江)。西北从百神庙达马冲水库,过杭埠河北的潘湾、舒拐、郑圩等村以及三河东的二龙街(东南庐江、西北舒城、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