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传统王朝的都城一般只有一个,有的王朝有两个,就是那种两京制,譬如唐朝有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不过,有个王朝则有好几个都城,最多的有五个,譬如辽朝就有五京制。
契丹人所建的大辽王朝,实行的五京制其实不是创造发明,在唐中晚期建国于东北的渤海国就曾经设立了五个京城。渤海最后是被契丹所灭,渤海的这种五京制是不是对契丹有所影响呢?
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契丹人建立的大辽王朝都有深远影响,很多欧洲人至今还将中国称之为契丹,这个统治北中国二百余年的王朝,其实在汉人视野的历史中有点被低估。
大辽王朝实行的五京制影响很大,遥想当年,契丹帝国有五个京城,皆成一时繁华。如今,这五座都城又是什么样呢?
契丹大辽王朝的第一个都城称之为辽上京。契丹人在建国以前,把头领所居住的地方称之为“楼”,契丹领袖耶律阿保机在称帝之前,曾居住的地方叫“西楼”。
阿保机称帝之后,把原来的政治中心西楼进行扩建。神册三年(918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命汉臣康默记等人于西楼之地筑城,其名曰上京。辽上京是辽朝第一个正式的都城,其地理位置“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
这么得天独厚的地方是今天的哪里呢?辽上京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当年的帝都,今日成了一个乡镇,真是沧海桑田啊!
辽上京经过太祖阿保机和太宗耶律德光父子两代人的营建,最后蔚成规模。上京的都城,其行政级别是京府,名曰临潢府,这与大宋的东京开封府是一个意思。
上京临潢府分南北相邻的两城,北城为皇都,呈六边形,周长六公里,为契丹贵族和汉族官僚阶级居住;南城为汉城,为正方形,周长为六公里,为汉族及其它民族居住之地。
辽上京的居民居住区是契丹与汉人分居管理,整个城市规制虽然效仿汉制建立都城但是并不对称,并且城中有专门用来搭建毡帐的场所,以满足契丹人民游牧生活方式的需要。
契丹帝国的雄心并不止于草原,他们也想南下中原,成为真正的中华帝国继承者。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实现称帝野心,主动投靠契丹,将北境国防重镇带——幽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人。
幽云十六州是今天北京、河北、山西一带的重要地方,是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分界线。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守住这里就可以抵抗北方游牧铁骑的南下,反之,如果契丹人占据这里,他们就可以南下牧马,进取中原。
在整个幽云十六州中,幽州地位极为重要,幽州就是今天的北京地区。辽太宗得到幽州之后,就将幽州升格为南京,成为契丹帝国的又一个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