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汪立三小奏鸣曲《在阳光下》。这首乐曲表现了在明媚的阳光下儿童的尽情欢乐与嬉戏。弹奏时要注意触键的精致与弹性,以及连跳与强弱的变化。左手部分应均匀,平展如水面或草地,千万不能粗糙或崎岖不平。
5、肖邦《幻想即兴曲》。弹奏这首乐曲要突出其幻想性与即兴性,音乐要做到流畅起伏、随兴所至。技术难点在于双手的4对3与2对3,以及手指的流利和对各种位置与力度的适应。
(二)第四套曲目
与第三套相比选弹的人少一些,但在北京以外用的人似乎较多。
1、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第11首。这是一首非常轻盈、敏捷的音乐会练习曲,需要非常流利、轻巧的触键,切忌笨重、结实。弹奏时要抓住节奏点,一触即发地弹出透亮的点来,其他音则平滑轻松,依靠惯性动力而过。
2、巴赫《d小调前奏曲与赋格》(平均律第2册)。其前奏曲非常生动、积极,节奏鲜明,具有很强的动力。学生常出现的毛病是:太平、太温,装饰音不正确。赋格曲的主题要弹得连贯并一气呵成,要以乐句把曲子组织起来,切忌孤立地死打拍子,把曲子弄得支离破碎。
3、贝多芬《降B大调第11奏鸣曲》(Op.22)第1乐章:这是一首充满朝气、活力和精神的快板乐章,是具有典型的贝多芬式的追求和动力的乐曲,因此音乐上较好理解。在技术上,分解八度和八度齐奏有一定的难度,要认真练习和克服。
4、肖邦《降G人调圆舞曲》(Op.70 No.1)。这是非常华丽的圆舞曲,难在快速并大跳,因为位置非常开张,故要求准确性。学生往往放慢很多速度,弹得勉勉强强,这就说明其能力不够十级。所以,明确地表现出该曲的特性是首要的目标。
5、孙以强《谷粒飞舞》。这是一首托卡塔式的乐曲,弹奏时要十分清晰,平均,情绪要非常欢快,充满了丰收的喜悦。曲中双手的交叉重复和在快速音流中突出旋律都是难点。
(三)混编第一套曲目
这套曲目用的时间已较长,因此更为大家熟悉,所以选用的人也不少。
1、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第2首。这是一首热情洋溢的曲子,音乐性十分强。虽是一首左手有快速音流的练习曲,但右手的和弦要作为曲调来弹好,故更为不易。考生必须有全身的协调一致、通畅用力的功底,才能弹好。弹时注意音乐的强弱变化和起伏,所有的曲调性因素都要寻找挖掘出来,才能使全曲始终充满音乐性。
2、巴赫《降B大调前奏曲与赋格》(平均律第1册)。这首前奏曲两手交叉,要弹得非常清晰、均匀、灵活、精致。后半段的和弦犹如管风琴,要弹得丰富、洪亮,并配合好踏板。赋格的主题要处理好连、跳,并在全曲中统一起来,音乐性质可以生动、果断一些。
3、贝多芬《c小调“悲怆”奏鸣曲》。这是一首在音乐、节奏、技术上都具有相当难度和深度的乐曲。Grave段落,4拍的节奏可先数分拍,首先把拍子弄准确,才谈得上进而表现音乐,节奏的自由也必须在明确节奏的基础上:Allegro段,每小节数两拍,分解八度严格定数,并认真阅读谱上要求的强弱与渐强、渐弱,这些都是表现该曲音乐的基础和根本。由于这首曲子要说的内容太多,在本文内不可能一一说明,所以只提出一点“万物之初,先有节奏”,节奏要弄得很好,也就是成功的保证。
4、李斯特《夜莺》(Liszt - The Nightingale)。这首乐曲最不容易处,是在很多华彩中问要把其旋律和乐句表现出来,突出并连贯起来,否则就会弹得一盘散沙。在技术上对4指的灵活和独立,分解和弦的放松和自如,华彩小音符的轻捷和流利也都需逐一仔细练习,认真对待。
5、郭志鸿《云南民歌组曲》选段。所选的“夜林”、“桅子开花”、“春舞”这3首曲子,正好是快、慢、快的安排,成为一组独立的演奏曲目。由于作者采用了现代和声手法,弹惯了古典曲日的学生初练时也许感到不太习惯,但是在深人练习后,就会体会到这几首小曲鲜明的形象与意境和音乐上的趣味。
我认为,只要是踏踏实实、循序渐进的学琴者,在具备了十级的弹奏能力时,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感受、理解并表现音乐的内容与风格,就肯定能取得进步与较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