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影像学检查:包括全身CT、全身PET-CT、磁共振(MRI,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可疑受侵者进行受累部位的磁共振检查)、内镜(胃肠镜等,适用于胃肠道可疑受侵等情况)、心电图、心脏超声(超声心动图,适用于有心血管基础病、高龄患者或应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肺功能检查(拟使用博来霉素或者有肺基础病变的患者推荐进行肺功能检查)等。
(6)骨髓检查:因为淋巴瘤存在骨髓浸润的可能,所以多数情况下要做骨髓涂片和流式细胞学检查(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检查时不需要做流式细胞学),以及骨髓活检。
此外,对于育龄期患者,因治疗可能影响生育,治疗前要与患者讨论生育能力保留的问题。
03
关于淋巴瘤分期
分期,也就是大家经常问的肿瘤是早期还是晚期,分期当然只是针对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不存在分期问题。不管是哪种恶性肿瘤,都要进行分期,这是最基本的,否则没法进行治疗安排,淋巴瘤也同样如此。不管相对其他恶性肿瘤来说,淋巴瘤分期的重要性略低,有时候对治疗的决策并不是决定性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淋巴瘤的分期不重要,只是对相来说。
与其他实体瘤不同,淋巴瘤分期通常不采用TNM分期系统,而是有独特的分期系统。大多数类型的淋巴瘤采用2014年Lugano分期标准(对以前常见的Ann-Arbor分期系统进行修订)。
此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采用Rai分期或Binet分期,而皮肤蕈样霉菌病/塞扎里(Sezary)综合征采用EORTC的TNMB分期,其他原发皮肤淋巴瘤则采用EORTC的TNM分期标准。
具体如何进行分期,交给专业的医生,以后的科普中也会涉及。

04
得了淋巴瘤要如何治疗?
淋巴瘤有不同的分类,治疗策略也就不同,比如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就有所不同。
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特性来分,淋巴瘤有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之分。惰性淋巴瘤生长发展慢,有时可以暂时不治疗,观察随访复查就行,开始治疗的时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侵袭性淋巴瘤生长发展相对较快,侵袭性较强,通常需要立即开始治疗,一般采取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模式。
总体上,淋巴瘤的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体力状况、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分期和预后因素评估等,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规范化治疗的原则下制订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淋巴瘤有很多不同类型,病理类型非常复杂,不同类型的淋巴瘤治疗策略不一样,预后转归各不相同。因此,淋巴瘤的诊断治疗特别重视多学科团队(MDT)的作用。
治疗,当然要看疗效,所以治疗后要进行疗效的评估。淋巴瘤的疗效评价采用2014年Lugano会议修订标准,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影像学缓解,采用CT/MRI进行评价,二是代谢缓解,采用PET-CT功能成像评价,具体的疗效评价以后考虑单独讨论。
05
淋巴瘤能治好吗?
这是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当然也是医生最的问题。淋巴瘤能治好吗?所谓治好,就是治疗后肿瘤“看不见了”(肉眼看不见,也摸不到了,而且抽血检查和影像检查都没有查见有活性的肿瘤),而且以后不再复发。有这个可能吗?当然有,但不是说所有淋巴瘤都能治好,要看具体的病情。
说到看具体的病情,大家会想到分期,不是常说癌症早期可以治好,晚期癌症治不好吗?对淋巴瘤来说并非如此,与其他实体瘤比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等不同,多数情况下,分期不是决定淋巴瘤预后(能不能治好?生存期有多长?)的最关键因素,病理类型才是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决定。此外,对不少淋巴瘤来说,会有一些预后指数评分来对预后进行评估,比如侵袭性淋巴瘤的IPI评分(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滤泡性淋巴瘤有FIPI,套细胞淋巴瘤有MIP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