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以最后一次辞职事件而论。那个狐假虎威的“助理”的确有不好的行为,但那是在别的地方做的错事。陶渊明只是“听说”而已,并没有亲眼所见、更加没有证据。只是“闻说而不喜”。

当陶渊明接到信息,要求他到驿站进见…因为人家是公务在身,代表的是陶渊明的上司的“官威”,所以传讯的小吏好心提醒穿官服再过去,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官场礼仪……不管是见上司、还是代表公务的上司助理,仪表端正,既是礼貌、也是自己的本份。
作为现代人,我看到这段历史记载时,有点意外、也不能理解陶渊明……这是跟谁过不去呢?是早就不想干下去了,找一个机会和借口吧?
如果你是陶渊明,如果你的家里有老有小,每个人都睁着眼睛等吃饭,又贫病交加时,你真的可以忍下心来,做得到宁折不弯、不为五斗米折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