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生活妙招

为什么尾盘砸盘(尾盘最后几分钟砸盘)

常驻编辑 生活妙招 2022-02-08 尾盘   几分钟
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2、个股震荡的过程当中,下方严重缩量,量缩的越小,个股启动拉出涨停的概率越大!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3、启动的时候分时线和均线一起启动,下方快速放出大量,可以果断买入!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终于有人说出实话:股票尾盘遭受主力砸盘,用意何在?原来这是主力操盘的重要信号

短线操作风险控制第一位,当找出这种个股,还要快速分析个股的基本面和技术面,如果基本面和技术面都没问题,个股走势很强,那么,果断买入,这种个股短期内必有大收益!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突破前高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操作要点: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1、在超过前期波峰的高点时,第一、第二次的突破前高时,可以放心做多。在第三次要小心了,应为此时价位已高,获利较难,但尾市可以。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2、要注意日线图的走势。只有在日线图处于上升趋势,且价位不高时,才可放心做多。如果股价在盘整和下跌中的高位时,则应在第三次突破前高时,做空了。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终于有人说出实话:股票尾盘遭受主力砸盘,用意何在?原来这是主力操盘的重要信号

最重要的是抓住它的起涨点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二)三步高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操作要点: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1、该形态形成前,股价必须应是有一段较深的下跌走势,下跌的幅度大于是2%。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2、 股价线一直处在均价线之下,中途不能有上穿均价线的走势。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3、 三个底部的低点只能是小幅的抬高,第三底的低点比第一底的低点的总升幅不能高过5%。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终于有人说出实话:股票尾盘遭受主力砸盘,用意何在?原来这是主力操盘的重要信号

核心:1、最价买点有两处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2、这里指的是股价线处在均价线线之下,而且是开盘后股价线位上升到均价线之前形成的。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3、标准三步高是底部一个比一个高。非标准三步高可允许第一第二个低相同,第三个底比一二个高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三)双平底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操作要点: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1、股价下跌的幅度较大,一般要大于3%。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2、两底的底点应为同值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3、第2底出现后,股价线必须反转向上,且要超过均价线或“颈位线”,此时才可是“双平低”。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终于有人说出实话:股票尾盘遭受主力砸盘,用意何在?原来这是主力操盘的重要信号

核心:白色的竖条是大双底的最佳买点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注意: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1、双平底最价买点有两处。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2、两个的低点及两底之间的颈线位高点,均只能处在均价线之下。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3、双平底有小双平底和大双平底,均可做多。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四、如何辨别尾盘拉升是机会还是陷阱?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尾盘快速拉高的个股,需要结合股票价格、K线形态综合分析。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1、如果一只股票在缓慢的上升通道中运行,这时候尾盘突然拉高股价,有利于趋势、K线形态加速上涨,处于上涨初期,可适当跟踪,反之则应该观望。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终于有人说出实话:股票尾盘遭受主力砸盘,用意何在?原来这是主力操盘的重要信号终于有人说出实话:股票尾盘遭受主力砸盘,用意何在?原来这是主力操盘的重要信号

上图是2016年8月16日002619巨龙管业的K线和分时走势图,股价一直在缓慢的上升通道中运行,8月16日尾盘,巨龙管业突然将股价从-1.28%拉至红盘,全天一根十字星K线收盘,量能大幅缩小,发出看涨信号,其后半个月,股价涨幅接近50%。mQA拜客生活常识网

2、在高位震荡横盘的个股经常出现尾盘急速拉高股价,这样的股票应该警惕,尤其是每一天的交易时间里,基本保持震荡下跌走势,而在收盘时候,就有大买盘主动推高股价,让日K线处于震荡或者看涨的形态,掩盖主力出货的痕迹。

相关阅读:

  • 股票为什么会拉升(为什么股票尾盘拉升)
  • 财联社5月5日电,美股尾盘延续涨势,纳指大涨3%,标普500指
  • 2022年最强妖股!*ST实达3个月涨超4倍
  • 尾盘45分钟,主力资金“最大买入”30股及“大幅卖出”30
  • 收评:A股三大指数集体放量跌超2%,两市逾4400股下跌,军工
  • 油价,或又迎“巅峰”?
  • 台股重挫360点
  • 美元指数7日上涨
  • 市场认可题材,看潜龙上演如何成妖?
  • 大盘低开高走,后续行情如何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