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商,虽然名头很大,但富士康一直处在产业链的下游,利润和上游的终端厂商完全没法比,富士康一直赚的都是幸苦钱,在中国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资源上涨,富士康的利润被大大压缩,不仅仅是富士康,中国还有大量亟待转型的工厂,富士康想要摆脱眼前这种局面,首先就要突破壁垒,夏普的品牌价值、技术积累、生产线都是鸿海迫切需要的,因此郭台铭不惜花6000亿日元收购夏普一半的股份。
在完成对夏普的收购后,鸿海马上有了动作,在公司内部,先是将CEO换成了戴正吴,接下来就是一轮大裁员;对外,郭台铭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不遗余力的推销夏普电视,不仅对外推广,而且在公司内部也倡导员工购买夏普的电视;除此之外,他还对夏普电视的战略方针进行了调整,10月14日夏普发布了4款不同尺寸的电视,这些电视搭载的系统由原来的定制系统换成了阿里YunOS系统,郭台铭多次强调,夏普要造的是互联网电视,而非智能电视,鸿海要将富士康制作和夏普的品质结合起来,通过阿yunOS打造一个完整的互联网平台,将富士康、夏普、阿里三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打造出最具有竞争力的互联网电视。
郭台铭对夏普电视充满了信心,并表示今年最少能卖一千万台,对于他的预测,笔者是表示赞同的,夏普电视在高端电视领域表现不错,但局限与高成本,而且在中国智能电视的大潮流下,内容资源不足让夏普电视显得水土不服,销量不佳也是理所当然,但鸿海的到来改变了这个局面,夏普被收购后,因为采用自家的生产线,生产成本可以大大节约,搭载全新的yunOS系统后,内容资源也有了极大的扩充,这样无论是价格、内容、品质,夏普电视都变得极具竞争力,未来夏普电视的潜力不可小觑。
鸿海收购夏普,这次持续三年的爱情长跑终于在今年落下了帷幕,日本昔日不可一世的电视巨头如今也被人收购,但夏普被收购只是一个开始,在此之前,美的集团就收购了东芝的白电业务,未来可能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难逃被收购的命运。长江后浪推前浪,强如诺基亚、夏普、柯达如果在时代的浪潮下没有及时做出应对,也只会被拍死在沙滩上,成为后来者的养分,如果不能自医,再大的骆驼也会被蚂蚁分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