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租熊猫、养熊猫都如此“劳财伤民”,世界各国却仍然乐此不疲,一门心思想把国宝请回家,而当地民众不仅不埋怨,还总是络绎不绝争相一睹风采。
本宫有些乏了,明儿个再来吧
上个月,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动物世界出生的熊猫幼崽正式对外展出,游客数量超过了1000人次,是平时游客人数的10倍。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全世界都爱熊猫?
据圣地亚哥动物园保护研究所的应用动物生态学主任Ron Swaisgood等学者分析,大熊猫如此招人喜爱,可能有如下原因:
一是因为大熊猫面相讨喜,黑眼圈使得眼睛占面部比重更大,滚圆的体型也接近婴儿的形态,而人类的基因里就根植着对幼崽的喜爱,这种现象又叫作“幼态持续”。
二是熊猫黑白相间的外形,在很多地区都具有打破种族界限的文化引申意义,非常符合西方政治正确的价值观,“一半黑,一半白,两种颜色可以在同样一种生物身上共存,为何人就不能和平共处呢?”
嘿!兄dei!
三是天生矜贵的大熊猫,主要栖息地仅限于中国,历史上进入中国的外国人即便能够捕获熊猫,带回本国存活率微乎其微,饲养难度又直达“变态模式”,所以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一睹大熊猫的真容,可能是一生一次的机会。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看惯了棕熊、灰熊、黑熊、白熊的歪果仁,看到如此超尘绝艳又软萌可人的大熊猫,自然抑制不住要拜倒在它们的胖腿之下了。
所以……
归根结底……
还不是看脸!
在这样一个看脸的时代,世人聚众撸猫,国宝为国卖萌早已成为常态,人们对大熊猫的爱与奉献已经超过了许多濒危物种,以至于去年10月27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办公室发起“国际熊猫日”,倡议国内外社会各界像关爱大熊猫一样,和支持其他物种及自然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