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生产过剩就会产生“反精英”,反精英则在平民中寻找同盟。当平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糟,少数试图将自己拉上精英救生艇的人,被已经在船上的人推回水里的时候,社会就行将崩溃了。
3
中国人对精英过剩早有思考
图尔钦的观点其实并不新鲜,在东方,两千年前的庄子就发出了类似的警告: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诸子百家出自王官,道术将为天下裂。当周王室的知识和思想流入民间时,天下大乱就会来临。
如果庄子是对的,那么孔子最憎恨的“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并不比他自己的“有教无类”危害更大。
什么意思呢?说孔子在鲁国的季氏看到他们家用天子的仪轨,非常愤怒,认为这样搞下去天下就会“礼崩乐坏”,因为大家都不再有底线。
但孔子忘记了,他的“有教无类”对他喜欢的社会制度破坏更大。有知识的人越来越多,本来是贵族们拥有的经验被启蒙者们加以抽象化和学术化传到民间,落魄贵族要找工作,平民子弟学到治国知识也要找工作。
越早把知识普及的地方,人才过剩越多,这些人才在本国无处可去,只能去秦国找工作。于是我们看到大量的外来知识分子在秦国找到了工作,而他们唯一的依靠就是君主的青睐,他们对于破坏周朝传统毫无心理障碍。
于是,事情就这么一步步“败坏”下去,先是卫国人商鞅破坏了秦国地方传统,再由魏国人范雎毁灭秦国宫廷习惯,最终在李斯嬴政手里完成集权,并吞六国。
4
太阳底下无新事
发生过的事,以后还会发生;做过的事,将来还要再做。太阳底下没有新的事。有谁能说,看,这是新事?不,在我们出生之前早就有了。以往的事没有人去追忆,今后的事也没有人去挂念。
——《旧约·传道书》
秦制是对周制的革命,1789年的法国革命,大体上也是这个节奏。社会上充斥了大量的无所事事的文化人,贵族们失去了领地,只能以召开沙龙为日常乐趣,他们徒具统治者的智力,却得不到统治者的地位。
抽象的平等思潮于是兴起,与平民结盟是这些文化人的唯一选择。等到国家财政危机爆发,法王路易十六处理事务时的迟钝和颟顸——社会已经变迁而他不为所动——等到有所作为的时候,他又变得首鼠两端,终于酿成巨大的社会性灾难。
始作俑者固然杀掉了国王,但他们自己也多半上了断头台。
图尔钦也好,庄子也罢,他们都发现了历史进程中的某些奥秘,但发现奥秘不等于能够解决,最大的可能是历史进程一旦开启就无法收回。就好像孔子一旦教会了学生,就无法阻止知识的传播。
如果这套理论是对的,那么美国的撕裂和混乱或许才是刚刚开始,而世界进入乱纪元,也会是大概率事件了。个体在历史的进程中是无能为力的,人民网的标题完全正确:没有所谓的马云时代,只有时代中的马云。
不说了,去搬砖了,哪怕知道精英过剩对社会不是好事,还是要努力挣钱成为精英呀。
你看,这就是命运的不可抗拒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