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自2014年开始,全球市场与重工业有关的大宗商品价格就一直萎靡不振,中国GDP增速也从10%开始高位滑落。宏观经济数据的滑落,传统重工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比如传统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当年经济数据表现为当即腰斩,并且展开了漫长的经济负增长之路。作为重工次一级的重工业基地—华北地区,经济数据大幅滑落主要还是和环保方针政策有关。因为相比于地广人稀的东北地区,华北平原环境压力就大很多,因为产业缺乏缓冲地带。
事实上,对于华北及天津的重工业而言,控制雾霾,保护生态环境,往往只能通过限产或工厂迁移来完成任务,这无疑要影响到华北区域的经济数据,因为重工业是前期投入非常大的产业,设备厂房的投入占公司企业资金投入的大头,因此,企业工厂异地搬家,是一个不小的资金数字,即使是停工期间的设备停止运转成本就十分庞大,当然是环保因素是造成华北区域经济衰弱的的重要因素。
此外,就是同质化竞争,天津另一大支柱产业和海运物流相关的石化精炼产业,由于过去天津的工业基础雄厚,港口条件优越成熟,环渤海地区的油品更多的是在天津进口并精炼为成品油,因此,天津的工业码头和石油炼化两项一直处在全国的领先位置。但是随着唐山和沧州黄骅港的崛起,能源相关的业务被分流到了环渤海地区更多的地方。
从主板上市公司数量来观察,中国老牌直辖市天津只有59家上市公司,不仅远低于北京(379家)、上海(329家),而且低于杭州、苏州、广州、南京、无锡、成都、宁波。当时,在上市公司数量上排名上,天津连前十都没能进去。而且59家上市公司,还有一多半是地方国企和在津央企。
三、天津主动挤GDP水份:自震惊全国的“8·12天津港爆炸事故”之后,天津开始主动反思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努力积极谋求战略性转型。自2017年开始,天津滨海新区对经济数据重新进行了测算及统计,挤出大约三分之一GDP水份。天津挤水之前的滨海新区,当时雄心勃勃要迈入“万亿俱乐部”挤水之后经济更加真实健康。
另外一个原因,天津战略打造两个超大的城区,但滨海新区和天津主城区距离太远,差不多是深圳和广州的距离,而且两处缺乏协同效应。天津离首都距离又比较很近,势必对天津在人才、技术、资源等形成一定的虹吸效应。
天津具有的三大天然优势
优势之一、天津的制造业体系具有完整性。天津在产业链体系上具备一定竞争力,比如天津制造业体系具有完整性,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上也比较迅速,供应链配套布局完善,这些因素有利于投资天津的企业降低成本,同时也是吸引外资的很重要因素。
天津的工业十分发达、并且门类齐全,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中国传统与当今重要的工业城市。天津是中国第一台电视机、第一部电话、第一架照相机、第一台汽车发动机、第一只手表的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