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舒服的时候,就是回家把胸罩摘了的那一刻。但是出门忘记穿,又会觉得特别没有安全感。
胸罩这块布,是从啥时候起穿在我们身上的呢?
古罗马人不喜欢大胸,所以女孩年纪轻轻就缠上胸带,把胸紧紧箍住,认为这样就可以防止乳房过大或者下垂。
1859年,美国亨利-莱瑟(Henry S.Lesher)申请了一种类似胸罩的装置的专利,可以使穿戴者的乳房呈对称的圆形。
石榴姐,你跑错片场了喂!
1893年,玛丽-图塞克(Marie Tucek)让每个乳房有独立的杯罩,并将肩带套在肩上,然后在背后用钩眼扣固定,把胸托举得很高。这种胸衣能够完美展现女性玲珑的曲线,也就是男性眼中的性感身材。
但在1910年,玛丽-雅各布(Mary Jacob)偶然将丝帕和丝带缝在一起做成胸罩,简单舒适又轻便,受到广大女性的追捧,从此摆脱了紧身胸衣。
1922年,伊达-罗森塔尔(Ida Rosenthal)首次提出了A、B、C、D罩杯的概念,开发了适合所有年龄和尺寸的胸罩,男性审美也延伸到了胸罩中。
左边是伊达
比如后来的钢圈聚拢胸部,用衬垫让胸部更挺,加上可调节松紧带,胸罩产业腾飞了起来!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尖头的 “鱼雷” 或 “子弹” 形状的胸罩成为流行,要的就是骄傲坚挺的范儿!
而我们中国一开始也有自己独特的款式—— 袜mò。诶~不是袜子,袜 mò是指抹胸,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
这种胸间小衣的功能是防风之内侵,无论男女皆可穿,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样式和叫法。
唐朝社会风尚开放,据说杨贵妃发明的诃(he)子,能把胸变成“胸器”,“杀人”于无形。
宋朝开始“灭人欲”,女性“近身衣”变得又短又窄。后来束胸文化就愈演愈烈,直到民国初年,束胸和缠足一样,成为每个女性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