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050-一颗槟榔的罗生门
作者:无梦
校稿:辜汉膺 / 编辑:咸带鱼
2021年9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自即日起,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槟榔及其制品。总之,目前电视节目和网络综艺上铺天盖地的槟榔广告将不复存在。
(图:nrta.gov.cn)▼
一时间,相关话题引起了舆论广泛,也让槟榔这种绿油油的果实再次走入公众视线。
有人说,槟榔可以驱虫去瘴,下气阙湿,是一味良药;有人说,槟榔是提神醒脑的日常零食;也有人说,常食槟榔不仅会成瘾,更会极大地提升患口腔癌的概率……
众说纷纭之下,槟榔的真正面目究竟如何,反倒成了一个谜。
这种青色的果子究竟有什么魔力
能让这么多人不计代价也要吃一口?
(槟榔贩子,图:shutterstock)▼
海外来果,南药之首
人们常说的槟榔,指的是棕榈科槟榔属植物槟榔的种子,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就成了可食用的槟榔果。
槟榔原产于东南亚,随着该地区的对外贸易而开始广泛地向其他地区传播。作为一种经济作物,槟榔的种植范围十分广泛。在南亚、东南亚诸国均有分布,而我国的种植地主要集中在海南、云南和台湾。
在越南,槟榔甚至是婚庆必备的礼品
(亲朋好友来一颗,图:shutterstock)▼
槟榔传入我国后,最早确实是以药材身份而存在的。随着中医药物学的发展,槟榔被人们视为名药。在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对槟榔药用价值的记载。
这些传统中医著作认为,槟榔具有“杀虫,破积,降气行滞,行水化湿”等作用,是一种非常出色的杀虫药。即便到了今天,我国仍有225种药品里含有槟榔相关成分。
我国海南省的一些少数民族
也将槟榔视为药食兼备的果实
(海南的槟榔小贩,图:wiki)▼
正因如此,当古人将槟榔、益智仁、砂仁和巴戟天四种中药归类在一起,并称为“南药”时,槟榔拔得头筹,赢得了南药之首的赞誉。
槟榔中最具药用价值的成分是槟榔碱,它不仅能让人体内的肠道寄生虫中毒,起到杀虫作用,更能增加肠蠕动、收缩支气管、减慢心率,因此,槟榔确实具有一定药效。
但事实上,槟榔含有的多种生物碱是不折不扣的双刃剑,它们同时也是槟榔让人上瘾、诱发癌症的元凶。
艳丽其外,毒性其中,不要被外表骗了
(图:pixbox77 / 图虫)▼
槟榔加烟,早上西天?
作为和香烟中的尼古丁一样具有成瘾性的物质,槟榔碱可以让肾上腺产生更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而这种激素会让人感觉身心愉悦、精力充沛。
正因如此,相当多的人把槟榔和香烟一起,当作能让自己“提神醒脑”的宝物。工作时嚼,闲暇时嚼,打游戏也要嚼,根本停不下来,进而形成对槟榔的生理依赖。从这个角度来说,槟榔也确实具备某种“零食”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