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做错2件事要切了整条舌,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的恐怖?但是事实就是这样,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家在广东的张女士(化名)舌头上长了一个黄豆大小的疱,她怀疑是“口腔溃疡”。由于做错了两件事,四个月后,她不得不切掉了整条舌头。
4个月前,张女士发现舌头上长了黄豆大小的疱疮,以为上火,随便买了点消炎药吃。随后,她到镇卫生院治疗,医生认为症状像口腔溃疡,按此进行治疗两周。由于效果不佳,张女士怀疑镇卫生院医生的判断。这时,她做了第一件错事。
通过朋友介绍,张女士找到了一名自称“闻名粤港澳”的医生。这位“名医”建议她到医院抽血“化验一下癌细胞”。一拿到血液中肿瘤标记物的检验结果,家人便交给“名医”。“名医”表示结果“一切正常”。张女士和家人长出一口气。这时,她做错了第二件事,相信了名医对报告的解读,随后开始服用草药。
直到四个月后,张女士的舌头已经无法活动,连话都说不清楚了,家人才意识到不正常,陪她急匆匆赶到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接诊的张大明博士发现肿物占据了整个舌头,高度怀疑是舌癌。
但家人不相信医生的说法,反复强调张女士曾抽血检测癌细胞,“报告单上一切正常”。然而,病理结果证实,张女士得了“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在该院接受了舌癌扩大切除手术和双侧颈淋巴清扫术。
不能只看“肿瘤标记物”
“如果她早点来,手术范围会比现在小得多,而且可做单侧颈清扫,手术创伤没有那么大。”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张大明博士感慨,类似张女士这样的病人并不少见,他们经常会不解:“抽血检验不出癌细胞,为什么还会被诊断为癌症?”
“目前医院里抽血化验检查的是肿瘤标记物,而非直接检测癌细胞。”张大明指出,即使肿瘤标记物化验结果偏高,也不代表一定是癌症,例如甲胎蛋白(AFP)升高,除见于肝癌患者外,在妊娠期女性、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均可能升高。另一方面,肿瘤尤其是早期肿瘤,在肿瘤标记物的检测中也不一定会“露出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