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要让他下不了台!”(这是将相不和的原因。)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16)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 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也突出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说出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17)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第三部分(15——17)写负荆请罪的故事。
本文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
1、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所创作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韩、赵、魏、楚、燕、齐、秦,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高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完壁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2、课后生字
相xiàng(1)偏旁:木(2)结构:左右(3)组词:照相、丞相
璧bì(1)偏旁:玉(2)结构:上下(3)组词:合璧、璧月
臣chén(1)偏旁:臣(2)结构:独体字(3)组词:大臣、臣服
蔺lìn(1)偏旁:草(2)结构:上下(3)组词:蔺相如、马蔺
强qiáng(1)偏旁:弓(2)结构:左右(3)组词:强大、富强
诺nuò(1)偏旁:讠(2)结构:左右(3)组词:许诺、允诺
划huà(1)偏旁:刂(2)结构:左右(3)组词:计划、策划
廉lián(1)偏旁:广(2)结构:半包围(3)组词:廉价、清廉
抵dǐ(1)偏旁:扌(2)结构:左右(3)组词:大抵、抵消
御yù(1)偏旁:彳(2)结构:左右(3)组词:防御、御敌
辞cí(1)偏旁:辛(2)结构:左右(3)组词:辞职、告辞
辱rǔ(1)偏旁:辰(2)结构:上下(3)组词:侮辱、辱骂
缶fǒu(1)偏旁:缶(2)结构:独体字(3)组词:敲缶、击缶
袍páo(1)偏旁:衤(2)结构:左右(3)组词:衣袍、袍子
罪zuì(1)偏旁:罒(2)结构:上下(3)组词:罪犯、罪人
召zhào(1)偏旁:口(2)结构:上下(3)组词:召开、召集
议yì(1)偏旁:讠(2)结构:左右(3)组词:商议、议论
献xiàn(1)偏旁:犬(2)结构:左右(3)组词:贡献、献策
典diǎn(1)偏旁:八(2)结构:上下(3)组词:典礼、恩典
抄chāo(1)偏旁:扌(2)结构:左右(3)组词:抄写、罚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