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内部战争开始形成
自1975年4月15日首次战斗打响以后,其战争规模逐渐扩散到全境,以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组织、黎巴嫩境内的穆斯林民族和基督教领导的长枪党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看来要想和以色列开战,就得先消灭黎巴嫩境内的反对组织。

内战爆发后,曾经经济繁荣,歌舞升平的黎巴嫩陷入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的局面,大量的外国资本为了避免受到影响而纷纷撤离,无辜的没有参与的平民躲在家中不敢出来,估计挖地洞的人们也不在少数,更多的本地商家纷纷关门,生怕受到影响,很快内战就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展开,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大楼,每一处房屋都成了双方交战的阵地,楼也塌了,房子也烧了,死伤无数,横尸遍野,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都市变成残垣断壁,破烂不堪。
双方两个派别的斗争,最终长枪党得到了黎巴嫩国家正规军队的支持,而穆斯林这边阿拉法特更是出动精锐部队,并且还得到了叙利亚的支持,而以色列也没有闲着,别等到你来打我了,趁着现在局势混乱,我先打你吧,于是以色列对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进行了袭击。这场内战开始演变成有外国势力卷入的国际战争。
国际军事力量开始登台
首先作为阿拉法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领导人,直接派出8000人的精锐军事组织,直接参与到对长枪党的战斗中,而且由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对黎巴嫩的军事部队展开了战斗,并且取得不俗的成绩,极大地压缩了黎巴嫩的生存空间,扩大了自己的控制范围,由于黎巴嫩政府军的败退,直接导致军队中分属穆斯林教派的士兵发生哗变,现场起义,6000余名战士参加到巴勒斯坦的解放组织中,导致黎巴嫩政府的统治更加岌岌可危。

当时黎巴嫩的国家总统不属于基督教派和穆斯林派,而属于马龙派,眼看基督教和穆斯林都不听招呼,而且局势不受控制,于是盛情邀约叙利亚给予帮助,叙利亚也毫不客气直接派兵进入黎巴嫩境内,调停双方局面,在叙利亚,美国,以色列和沙特的支持下,马龙派萨尔基斯成为黎巴嫩的新任总统,国家形势得以缓和,可是不久,叙利亚就和基督教派发生矛盾,最后形成战斗,这样叙利亚就在黎巴嫩境内打了起来。
而阿拉法特通过对黎巴嫩的渗透以及相应的战争,实际控制了黎巴嫩境内的一部分领土,尤其是靠近以色列的大部分土地,巴勒斯坦由于地理优势,对以色列展开了不屈不挠的军事斗争,多次潜入以色列境内,对军事基地进行偷袭,对边防部队和村庄发射火箭弹,并于1978年3月恐怖袭击了以色列的一辆公交车,导致以色列强烈不满,于是组织部队,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进攻,消灭了该组织的有生力量,打击了阿拉法特嚣张的气焰,国家边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至此黎巴嫩境内的战争不断,几方势力打得不可开交,每天都有无辜的平民在炸弹中丧生,而黎巴嫩也已经是一片废墟,在这样的情景下,世界各国纷纷要求联合国出动维和部队进行管控,各方势力退出黎巴嫩境内,用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美国,法国,意大利出于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考虑,都将部队部署在了黎巴嫩境内说是进行维和,不如说是暗中援助,大战虽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零星战斗依然不断,并于1983年初,大战突然打响。
美国,意大利和法国为首的维和部队目的是缓和黎巴嫩境内的局势,分割各种势力的范围,避免接触,避免战斗,避免伤亡,但是没有想到,当年10月25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国际机场发生了一场自杀式的恐怖袭击,这是一辆装满炸药的车辆,而袭击的对象竟然是美国山姆大叔领导的美军基地,世界为之一惊,241名美国大兵当场死亡,震撼世界,其升腾起的熊熊火焰点亮了贝鲁特,也亮瞎了世人的眼睛,两个字: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