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1、不同年龄(除未开料的乳色)、品种、性别的家兔对本病均易感。一般1-3月龄幼兔发病率最高,体质强壮、肥胖的兔发病率也较高,可能与它的过量摄食精料有关。
2、 本病一年四季可发生,以冬季两季发病率最高,即使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的兔场,也有本病发生,这主要是由于冬季节青饲料短缺,粗纤维成分低,精料比例偏高的缘故。尤其饲喂食有高蛋白成份的精料,更易发病。
3、 应激因素如长途运输、饲料管理不当、饲料突然更换,气候骤变等均可促使本病的暴发。
预防:
1、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饲料中保持足够的粗纤成份,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
2、应用家兔A型魏氏梭菌氢氧化铝 灭活菌进行预防注射,每年2次。断奶仔兔应及时预防注射。 治疗:本病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外毒素引起,单用药物治疗难以收效,只有在感染早期用药治疗的同时,注射抗A型魏氏梭菌高免血清,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常用的药物有庆大霉素、氯霉素、链毒素、痢特灵、氟哌酸等。一般口服与注射同时配合应用效果较好。但口服必须将药物1:10倍稀释后为好。
高免血清使用说明:高免血清有特异的保护力,当家兔初发魏氏梭菌下痢时,首先在兔子皮下注射0.5—毫升,5—10分钟后再用5毫升血清5%葡萄糖生理盐水10—15毫升学混匀,缓慢地作耳静脉注射,视病情可以每天1—2次,通常2天即可停止下痢。也可分点作皮下注射,注射的血清量与静脉注射量相同,不需要用葡萄糖生理盐水稀释。
使用高免血清需注意的事项:
1、静脉注射前一定要先行皮下注射少量高免血清,以免发生异性蛋白过敏反应。
2、注射部位必须严格消毒,以免局部感染化脓。
3、病兔治愈7—10天可用A型魏氏梭菌氢氧化铝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
第三节 兔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是家兔常见的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兔均可发生,但以幼龄或体质虚弱的兔更易感染。本病传播快,常造成整群发病,暴发时可全群覆灭。多数病例属于慢性型,甚至本身下显症状,成为带菌者。一部分兔可因病情恶化致死。病兔及带菌兔是本病的传染源,可将病传染给其他健康兔,绵延不断。
病原:本病病原为兔巴氏杆菌,它和引起牛、猪等哺乳动物以及家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均属于多杀性巴氏杆菌。本菌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细小、卵圆菜的短杆菌,由于巴氏杆菌毒力弱不同呈三种菌落形态:光滑型、粘液型、粗糙型。 流行病学:本病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由于很多家兔鼻腔粘膜带有巴氏杆菌,而不表现临床症状,当兔群过分拥挤,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以及其它疾病等因素的作用,使兔体低抗力降低时,存在于上呼吸道的巴氏杆菌乘机活动,大量繁殖增强毒力而引起本病的发生。病菌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粘膜、伤口而感染。
症状和病变:巴氏杆菌病的病状和病变表现为多种多样,病菌散布全身的、器官组织出血、血液败坏,曾称为兔出血性败血病。病菌限于局部的,因所在部位不同有不同名称,如发生于鼻腔和鼻窦的叫鼻炎;发生于中耳的称为中耳炎,患兔歪头、转圈;发生在子宫的叫做子宫炎;发生于肺部的称显肺炎;发生于睾丸的称为睾丸炎,也有局限于身体某部位成为脓肿的。
防治:
1、淘汰症状明显的病兔。对无症状健康兔注射菌苗进行预防,以增强兔体免疫力。
2、药物治疗:本病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可用氯霉素、红霉素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10—15万单位,每日2次。
3、消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本身的抵抗力较脆弱,一般常用消毒药物可将其杀灭,如1%石炭酸溶液、0.1%福尔马林溶液、5%氨水等。 在平时,可用药物拌入饲料中喂兔预防,如喹乙醇,每100公斤饲料加10—30克。
第四节 兔传染性鼻炎
流行病学:兔传染性鼻炎是由若干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是家兔呼吸道主要传染病之一。本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在不合理的兔舍建筑,如兔舍采光、通风不好,兔子拥挤,就更易导致鼻炎流行。本病对养兔业危害很大。
症状:病兔以从鼻腔中排出浆液性、粘液性或粘液浓性分泌物为特征,病初上呼吸道有卡他性炎症,流清水样鼻涕,以后变粘稠,重者出现脓性分泌物,甚至一侧或两侧鼻孔内结痂,常形成鼻漏,病兔经常打喷嚏或咳喇,由于分泌物剌激粘膜,发生搔痒,兔子常用爪抓鼻孔,以致鼻孔周围的毛潮湿或脱落,或扭结成团,上唇、鼻孔及附近皮肤发炎肿胀,还可诱发结膜炎、中耳炎和乳腺炎。有时浓稠的分泌物堵塞鼻孔,病兔呼吸困难,发生鼾声。鼻炎的病程长短不一,长的终年不好转,或迅速恶化致兔瘦弱衰竭而死,轻症的鼻炎兔吃食正常,但可感染其它健康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