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苏联和美国的关系急剧恶化。土耳其因控制了苏联黑海舰队必经的出海口土耳其海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遏制苏联,美国对土耳其进行军事和经济援助,土耳其借助这个机会成为了美国的盟国。
▲图中箭头为土耳其海峡的位置
为了实现在中东地区对苏联形成包围,在美国的支持下土耳其又拉拢伊朗等国成立了中部公约组织。当时土耳其也拉拢叙利亚加入,但是被拒绝了。有美国撑腰的土耳其想要重现曾经属于奥斯曼的荣光,看到叙利亚和美国关系不好就想要入侵叙利亚。1957年,双方在边境爆发了小规模的冲突。
▲中部公约组织
北有土耳其威胁,南有以色列存在,叙利亚觉着有必要联合阿拉伯国家共同对抗,而纳赛尔的泛阿拉伯主义一个不错的主张。
埃及因一开始担心叙利亚的政局稳定性故对叙利亚的联合并不是十分热情,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它自身面临的困境,迫使它们走向联合。
1952年,纳赛尔领导埃及取得了独立,但苏伊士运河还掌控在英法手里。埃及尽管对英法控制苏伊士运河不满,但这个时候双方的关系还没有恶化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之后埃及修建阿斯旺大坝事件激化了与西方的矛盾。
▲埃及总统纳赛尔(中)和苏联赫鲁晓夫(右)
埃及为了改变尼罗河下游农业发展缺少水源的问题,想要在尼罗河的上游修建阿斯旺大坝。修建阿斯旺水坝资金缺口严重,为了水坝的修建,埃及积极寻求英美的援助,但遭到了拒绝。而苏联为了打破美国等国家的包围威胁,主动提出给予埃及资金援助。美国为了阻止埃及倒向苏联,也提出给提供贷款。
▲阿斯旺大坝
但是埃及接下来的做法激怒了英美等国。在土耳其拉拢约旦参加中部公约组织的时候,埃及以中部公约组织是英美妄图控制阿拉伯人的军事组织为理由劝说阿拉伯国家不要加入。这还不算,埃及又要与苏联进行全面合作。英美两国觉着埃及这是要倒向苏联,决定撤销对阿斯旺大坝的援助。
纳赛尔对英美的做法针锋相对,1956年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用苏伊士运河的收入来修建大坝。埃及的这一个决定让英法勃然大怒,英法决定对埃战争。
▲提高埃及政治地位的苏伊士运河战争又称第二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与埃及接壤,在建国之初双方就爆发了战争,因而英法找到了以色列作为盟友。英法以三国1956年发动了对埃及的侵略战争。在三国攻势下,埃及军事上溃败,但是在政治上却成就了它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
战后的埃及尽管成为了阿拉伯世界反抗西方侵略的核心和英雄,但是也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孤立。在这种阿拉伯世界内有分歧,外有西方国家压力的困境下,埃及和叙利亚1958年成立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