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外,雄安的定位不是第二个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雄安新区的规划定位翻译成人话就是:北京的后花园。
因为北京实在是太挤了!
2018年底,“城市数据团”曾对中国多个城市进行了人口密度比较,数据显示:北京日间最挤的是建外街道,可达9.6万人/平方公里,这意味着100平米的房子里需容纳近10个人。
令人震惊的是,高峰期地铁站的人口密度竟然可以达到600万人/平方公里!
“我的脚就没着地过。”
“把鞋帮我踢到东大桥,谢谢!”
“作为一个188cm、200斤的大汉,我感觉自己就像浮萍…”
人住北京,宛如被关在罐头中的沙丁鱼。

所以,迫切需要把一些非首都功能从北京纾解出去,雄安的出现便承担了这一任务。
很多人把雄安看成了和深圳当年一样的风口,迫不及待跑去创业,这属于完全没把政策理解清楚:
建立新区是为了承接已经成规模的高新技术公司,而不是让普通人拿来创业!
它是北京转移成熟产业的承接地。
03
千年大计
雄安刚诞生那会儿,格调非常之高——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如此重量的词汇,可以说是头一次出现在中央对区域进行规划的文件里,上面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但不禁抛出疑问:为什么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为什么设在河北,而不是经济更有活力的南方?
窃以为,雄安身上承担着一个最为重要的任务——延缓南北分化的趋势!
自古以来北强南弱,这是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即便现在,发达国家也均是北方国家,所以有南北对话的说法,这涉及的问题就多了,包括气候、地形、民风、军事、经济等等。
中国古代最初也是北方的经济远远领先于南方,北方开发程度远高于南方,所以你看在古代除了朱元璋以外,还没有哪个南方政权能够北伐成功,一统天下。
但是在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而朱元璋之所以能北伐成功,也是因为他恰好处于“南强北弱”的时代背景下。

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明朝中后期,仅浙江一个省的税负就占了全天下七分之一!而包括浙江在内的“南直隶”地区(今浙江、江苏、上海和部分安徽地区),税收占整个明朝“两京十三省”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