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跳出传统彩电品牌巨头格局,回到整个中国彩电产业,如今已呈现出三足争霸的格局:一派是海信、TCL为代表的本土传统品牌,另一派是小米、华为代表的本土互联网品牌,还有一派则是索尼、三星为代表的洋品牌。近几年来,三大阵营之间的较量和博弈一直没有停止,而且愈战愈烈。
从中长期来看,每个阵营将会沉淀出1、2家头部品牌,共同组成中国彩电产业的巨头阵营,将是必然趋势。由此,阵营内部的地位争夺,以及阵营间的相互抢夺,一直在交叉进行着,而且加速企业之间的裂变。比如说,小米、华为的高调崛起,就打破传统品牌阵营在中低端的规模优势,而索尼与三星的不断反抗,也阻碍了不少本土品牌向高端进军的道路。
其次,回归本土彩电企业的阵营,近年来传统品牌一直处在“腹背受敌”的泥潭中挣扎,高端市场和中低端市场均面临着巨大压力。同时,传统彩电经销商们处在一轮破局与新生的拐点上。曾经依靠线下强大的营销推广能力,一度冲击行业第一的创维电视,如今就遭遇线下经销商收缩,以及在高端消费市场突破遭遇的品牌质感、产品拉力系统性缺失等挑战。类似问题也存在于康佳、长虹等传统企业身上。
这几年来,海信电视规模化增长,以及在大屏高端市场抢眼球。一边是得益于在产品结构上合理布局,以及中国和海外市场的系统化落地,实现高中低端的整体规模推进;另一边则凭借在显示技术上的ULED、激光、OLED全线落地,特别是在激光电视一枝独秀,而又基于消费功能和场景的落地,推出社交电视等细分产品。而TCL电视的逆势扩张,正是基于企业独有的产业链优势。
再者,彩电产业未来方向和空间,又在哪里呢?目前来看,显示技术的赛道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是行业绝对的主赛道;同时,随着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以及家庭生活、娱乐、商务办公等场景价值的凸现,则出现一轮场景化的产品。比如办公、教育、游戏、触控,甚至是旋转等,将会呈现一轮发展的新潮头。
在液晶显示之外,激光、OLED,甚至还有mini LED、量子点、micro LED等各种显示技术,层出不穷,还没有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完全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都处在“拉伙做大阵营”的推广初期,特别是OLED与激光两大阵营背后,则是中韩两股企业势力的较量。
同样在应用场景新赛道上,彩电企业目前还处在整体的摸索初期,探路者目前以华为、海信为主导,华为是从家庭向办公、商用等场景的加快布局,而海信则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圈层化分解和商业化推进。未来这是否会成为行业增长的一条新通道,还需要更多企业的参与,以及更多差异化功能产品的迭代。
====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