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按照国家配备标准和教学需要,配齐了图书、实验器材、体育音乐美术器材,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史地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书法教室、物理探究室、生物探究室、录播室、机器人室、创客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体育馆、室内风雨操场等,功能用室设施齐全,真正让学生坐落于图书馆中、坐落于科技馆中、坐落于艺术馆中、坐落于博物馆中,打造未来学习中心、打造未来艺术中心、打造未来体能中心、打造社会践行中心。
学校全面升级完成“云教学”系统,实现校园无线网络无缝覆盖,校园网建设进一步向前推进。完成了大带宽光纤的接入工作,所有班级以及创客教室、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全部装备“云智慧”电子黑板和智慧班牌,充分利用“互联网 信息技术”,构建“云课堂”模式,发挥学生的原发性学习动力,还课堂给学生,打造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场,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将办公和教学工作完全智能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办公,建设一流的“未来班级”,创设一流的“未来课程”。为充分发挥教学设施设备的功能,学校的功能教室有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图书、仪器等的借还和使用都有记录,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设施设备的功用。

形成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实现学生共同进步
为不断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营造更为和谐的育人氛围,学校建立起班级、级部、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出台了《首师滨中家长委员会章程》、《家校共建制度》、等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完善家委会的工作。
通过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的挖掘,加强了家校沟通,密切了家校联系,成功构建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

学校以市教科院开展的高效课堂推进年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信息化教学的优势,通过示范课展示、成长课汇报、骨干带动等多项举措,全力打造滨中特色的“高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学校以合作教学为突破点,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从小组的构建、小组成员的地位及分工、小组文化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通过“情境导入,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拨,质疑问难——盘点收获,拓展提升——达标测试,巩固提高”五个环节,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一年来,学校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教师节文艺汇演、2020年元旦文艺汇演、校园拔河比赛、古诗词大赛、国庆征文比赛、迎祖国七十华诞画展、啦啦操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学、艺术和体育的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和团队意识,更让滨中的校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回归本真,面向未来;未来教育,未来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滨州中学将虚心学习各兄弟学校的成熟思路和优秀经验,进一步找出自身差距和不足,为早日实现“滨中梦”而不懈努力!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