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让外界看起来眼花缭乱的创新业务,是海康威视一直坚持创新的结果,也是公司试点创新业务跟投机制的重要体现。
去年10月,海康威视拟定的《核心员工跟投创新业务管理办法》,获得了股东大会的批准,这也成为公司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跟投创新机制,将把一批批核心员工的事业梦想与公司创新业务发展融为一体,摆脱核心员工创新激情生命周期的宿命和产业生命周期的宿命。
今年,海康威视积极布局新市场,培育新业务。在视频监控的传统主业之外,启动实施基于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创新跟投方案,孵化培育互联网视频服务、机器视觉业务、汽车电子等新兴业务,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增加更多可能性。此外,公司也在继续对具有较好前景的新兴市场和新兴业务进行布局,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期待激励机制更完善
连续多年的高速成长,几乎让人忘记了海康威视国资的性质。实际上,隶属于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海康威视,也同样会遇到国企改革的难题。
从2010年上市以来,海康威视的市值从300多亿稳步成长到现今的1500多亿,股权激励的成本不断增加,而高市值上市公司的股价提升速度也逐渐放缓,股权激励的边际效应不可避免的下降。同时,由于国内股市的波动相对剧烈,与经营业绩的关联相对较弱。
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来说,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授予激励对象的股权激励预期收益水平,控制在其薪酬总水平(含预期的期权或股权收益)的30%以内;股权激励收益占授予时薪酬总水平的最高比重,原则上不得超过40%。
对于海康威视来说,造成的局面是无法对公司整体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员工充分授予股权,实施充分有效的股权激励,也无法让员工充分获得激励收益,这就背离了激励的初衷,限制了激励效果。
在推动国资改革的过程中,国资委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其中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与公益类。业内人士认为,海康威视所属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公司的经营模式也是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独立依法展开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大幅增值,每年为大股东贡献大额分红,完全符合商业类公司标准,应该在股权激励等机制创新上有所区别。
与此同时,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海康威视时,作出了“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的重要指示,勉励公司不断完善创新管理机制,以更好地激励人才创新。在此背景下,肩负嘱托的海康威视,让外界多了一份期待。
海康威视称,当今的商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对于公司来说,有竞争力的人才激励机制是赢得发展的保证。公司期待国资委等大股东,推出更有力的制度设计和相关政策,支持海康将股权激励的效果落到实处,期待大股东从帮助海康业务发展的角度有更多的投入,推动公司经营的良性循环。公司会利用股权激励等工具,推进更多合理的制度性尝试,不断完善以人为本、共同成长的人才体系,一步步向卓越公司迈进。
(本文为“资本市场助力国企改革”系列报道之八)
更多原创文章,请证券时报网公众号:wwwstcncom
下载 证券时报APP ,了解更多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