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影集》是由当时著名的摄影家郭锡麒先生拍摄的一组反映当时南京古城新貌的照片。郭锡麒为广东中山县人,长于风光摄影,潜心研究照相着色技术,被称为“最擅长设色”的摄影家之一。图为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位于中山大道,宏伟壮丽。

郭锡麒早年毕业于上海广肇公学,后在上海伊文思图书公司、柯达公司、苏联苏维埃义勇舰队、国民党航空学校等处任职。郭先生业余钻研摄影,参加友声旅行团,从事旅游摄影,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以及印度,缅甸等地。图为南京励志社,励志社创立于1929年前后,是蒋介石效仿日、美军队建立的一个军官俱乐部性质组织。南京励志总社的三幢仿清宫殿式建筑,由当时刚从国外学成回来的青年建筑师范文照、赵深设计,陆根记营造厂承建。

1930年,他的第一本作品集《南京影集》由上海别发书店在伦敦用“凹版精印”,装帧精致,以“黄绸为面,线装成册”,并由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词,这在当时的同类摄影集中并不多见。该书由甘乃光先生作序,他曾任国民党中央青年部部长、广州市市长、内政部政务处长、代理部长、外交部政务次长、行政院秘书长等职务。图为南京浦镇。

图为南京粤军烈士墓,乃辛亥光复南京时岭南烈士会葬之所;墓前有碑,刻有“建国成仁”四字,为孙中山任大总统时所题。

图为南京台城,本为吴后宛城,即宋建康宫城;时称朝廷禁省日台;故名台城。

图为南京下关河流,下关为南京闹市,故河道中船舶较多。

南京中央大学堂,为首都新建筑之一,国民会议曾假此处为会场。

南京驻马坡,相传诸葛亮曾与孙权在此观察山川地势,叹曰:”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后人于驻马处立石纪念曰:”诸葛武侯驻马处。”

以上图文选自《老照片》第六十辑,作者张远航,原文章名《1930年版的《南京影集》》,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收藏记忆、观照百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