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香烟第一名的位置很快由“白锡包”易位于“中华”。中国民族卷烟工业也由此开启了历史性的新篇章。
1953年,中华烟草公司并入上海烟草公司,中华烟也转由设备更先进的国营上海卷烟二厂生产。
国营上海卷烟二厂后改名为上海卷烟厂。
早期的中华烟采用1951年设计的商标图案,以双华表和五角星为设计主元素。烟标上还有一段广告文字:
“中华牌香烟为本公司出口之超等香烟,完全采用高贵原料精制,烟味和醇,为国产烟中最名贵出品。”
它能够入选,在于此烟标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对以五星红旗为标志的一个新中国的赞美和期盼,代表了党和人民的心声。
但这个图案仅使用一年左右即改版。
1952年2月,公司决定取消中华烟烟标上与国旗相似的五颗五角星和烟叶装饰,改成一个黑体勾描出的金色天安门,左右两侧各有一只华表,并在右侧装点了三朵祥云。
此后十余年,以天安门为主图的烟标成为中华烟的经典图案。
1966年8月,上海卷烟厂派人实地拍摄天安门和华表后,将中华烟烟标作了更为细致的调整和描绘,使之在比例上更精确,图案更精美。
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一直沿用至今的中华烟标。
抗美援朝期间,为慰问前线志愿军将士,中华烟包装上曾出现过中朝两国战士持枪的图案。此后,在不改变主图的情况下,烟标也有过数次为特供而设计的特殊图案。
至于烟盒上的“中华”二字,从创始时至上20世纪60年代初,一直使用繁体隶书,后改为简体隶书。
1969年,烟标上的生产厂开始恢复使用“上海卷烟厂”,“中华”二字也由隶书改为遒劲有力的毛主席的手迹,使得烟标显得更加大气。
2003年10月,中华烟获得国家正式认定的原产地标志,这也是我国烟草行业获得的第一个原产地标志殊荣。
此后,按法律法规要求,在烟标上加印原产地标志,又成为中华烟特有的一个新版式。
中华烟定位为高档烟,对原料要求自然很高,因此长期以来产量较少,基本上是有多少烟叶就生产多少香烟。
最初之所以使用美国烟叶,是因为这些都是以前的库存。上海解放后,不可能继续使用美国烟叶,因而库存越用越少,以国产烟叶代替美国烟叶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为此,技术人员开始研究进口烟叶的香味特征,并与国产烟叶作比较。
研究发现,浓香型的进口烟叶可以用许昌上等烟叶代替;清香型进口烟叶,可用云南烟叶进行部分代替。
另外还有福建永定和河南邓县的烤烟,都可以少量使用;而山东和贵州的部分烤烟虽然香味不突出,也能起到协调烟香的作用。
公司通过调整配方,更新制作工艺,逐渐解决了用国产烟叶代替美国烟叶的问题。
应当说明的是,当时生产中华烟是一项政治任务,食品工业部曾在1954年专门派工作组到上海检查中华烟质量,要求配方如有较大变动,必须报经部里批准,并答应在原料供应上给予政策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