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50年代经典儿歌
《小燕子》
曲/王云阶 词/王路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到这里
我问燕子为啥来
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小燕子告诉你
今年这里更美丽
我们盖起了大工厂
装上了新机器
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创作背景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简单优美的曲调、溢满童趣的生活场景,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打开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闸门。
1955年5月,在湖北大冶师范学校(今湖北理工学院)教书的王路,因眼疾住院治疗。躺在病床上的他,忽见窗外燕子飞过,想起儿童节将至,当即伏案写下几首童诗,其中就包括《小燕子》。诗作在《长江文艺》刊发后,被著名作曲家王云阶发现,二人千里鸿雁传书,共同创作了电影《护士日记》的主题曲《小燕子》,经演员王丹凤在片中深情一唱,“小燕子”从此飞入千家万户。
灵感的背后,是生活里的千锤百炼。王路1922年出生于河南确山县,辗转奔波大半生,黄石成为其一生中工作时间最长、最留恋的地方。在这里,他与爱人先后抚育三只“小燕子”。王路大女儿王力说:“《小燕子》是我们儿时回忆的一部分,对我们兄妹三人意义重大,每当旋律响起,泪水就会不由自主地流下来,父亲的教诲就会回荡在脑海中。”
提起父亲王路创作的《小燕子》,王力很自豪,她说:“《小燕子》不仅当选为湖北省优秀名歌,还是黄石市的市歌。”回忆父亲当时创作的场景,王力忍不住念起父亲创作的一首小诗:“小老鼠,爬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首《小老鼠》连同《小燕子》,是王路1955年创作的组诗中的两首,她和弟弟是父亲的第一读者。
对于小女儿赵华来说,有关“小燕子”的记忆,不单是暖心童年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一种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小燕子》的问世,在当时被认为是消磨斗志充满资产阶级情调的靡靡之音,从而遭到封杀。1958年,王路被戴上右派的帽子,遣至湖北黄冈南湖农场劳动改造。离家时,妻子赵心潜去送行。王路为此写了一首诗:“别时送我过东郊,其奈春风似剪刀;但羡归来旧日燕,怡然衔草理新巢。”
王路走后,亲人很快受到牵连。先是赵心潜被打成“中右”,由黄石卫校校长降职为黄石五中一名普通教师。“妈妈因无法忍受多重批判的压力,无奈选择与爸爸离婚了。”赵华说。3年改造完后,王路从黄州返回黄石。此时,赵华已经跟随母亲来到了铁山。“那是一个冬天,父亲穿着一件黑灰色旧棉大衣,去铁山找母亲复婚,母亲没有答应。”赵华说,《小燕子》这首歌给他们一家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灾难。在父亲眼里,赵华三兄妹和母亲赵心潜都是他最爱的“小燕子”,但命运的残酷,让这窝原本幸福快乐的小燕子纷飞离散。“文革”结束后,王路最大的愿望是与妻子破镜重圆,让一家人重新生活在一起,但直至去世,这一愿望都没有实现。

王路(后排左二)和他的家人、学生合影。
1911出生的王云阶是山东黄县人(今龙口市),幼时酷爱美术与音乐。王云阶自小就是音乐的小天才,天生两只“音乐的耳朵”,他曾用名雪林,是中国著名作曲家。1956年,他先后为《护士日记》等影片作曲。其中《护士日记》的插曲《小燕子》,以其优美悦耳的声调,舒缓有致的旋律,曾风靡一时,在全国广为传唱,获第一届当代少年儿童喜爱的歌奖。

上世纪50年代经典儿歌
《让我们荡起双桨》
曲/刘炽 词/乔羽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