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酸奶保质期略长于鲜牛奶,加上口味多样,在变为临期产品之前也更容易卖出。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牛奶便利店中,牛奶产品的折扣往往低于酸奶产品的原因。
一名不愿具名的电商平台商户向界面新闻透露,短保质期的快消品一直有库存风险,一些专做电商渠道的经销商经常会把货品拿到线下小夫妻店售卖,还有一部分会分流至社区团购渠道。
价格明显低于周边超市和便利店,牛奶便利的店主不怕查吗?
“大家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都是熟人介绍,一些谨慎的经销商都不会给陌生人批发,担心查到被处罚,尤其是会给上一级的经销商带来麻烦。”一位牛奶便利店老板称,由于低价且走量大,小店也能获得部分经销商的信赖,店内销售特别好的三元一款鲜牛奶,其和朋友在东城区的一个门店,一天销量可以达到120箱(接近800瓶)。
另一名从事饮料批发的经销商向界面新闻分析,窜货往往在同城跨区进行,产品批号经销商不容易查询到,由于店家通常是小店,拿货量也并不大,厂家要么无从查起,要么因为影响力不大而懒得管。但他无法认同把牛奶放置在常温环境中售卖的做法,称这并不符合储存条件。
极低价格的背后,其实还有来自整个低温乳制品行业过高预期的焦虑。
过去几年,传统乳制品品类增长放缓,低温牛奶被看做是新的增长点,玩家也多了起来,除了蒙牛、新希望乳业,伊利、君乐宝纷纷在低温牛奶加大布局,甚至酸奶品牌简爱也在今年3月宣布,即将推出低温牛奶产品。
但实际上,低温乳制品的增长幅度并没有想象中的大。2021年低温白奶(鲜牛奶)在上半年已经有了销售疲软的信号,这一趋势可能到6-8月会更加明显,因为夏季是牛奶的消费淡季,一些有销售任务的经销商可能会进一步促销打折,届时竞争可能更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