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进入2021年,上海十六区过去五年中的经济数字渐次披露。在总结回顾“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同时,各区也对下一个五年的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展开部署。迎接“十四五”,恰是盘点上海市16个辖区发展成就的好时机。各区“十三五”主要目标完成的如何?未来五年,各区又将如何“再出发”?
即日起,人民网上海频道梳理上海市16个区“十三五”规划期间的发展成果,尝试读懂上海市各辖区的特色发展之路,以飨读者。
今天刊发的文章,聚焦黄浦。
黄浦区,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
在夜晚乘坐飞机,不难发现长三角地区的灯火辉煌。值得注意的是,灯光最明亮的区域则集中于上海,而在上海,最繁华之处莫过于黄浦区。
作为上海的经济、行政、文化中心所在地,黄浦区在700余年建城史和170年开埠史中定义着“海派”二字。在黄浦江、苏州河的三面环绕下,诠释着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魅力所在。
“到2020年,建成世界最具影响力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基本框架,经济总量要比2010年翻一番,旧改征收户数超过‘十二五’总量,具有改造条件的家庭能装尽装卫生设施。”黄浦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如此定位。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黄浦区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0亿元左右,全年区域经济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29亿元左右,继续保持全市首位。
检索公开报道,黄浦区已多年蝉联上海市各区经济密度首位。20.52平方公里,84.29万户籍人口,黄浦凭什么拥有如此高的经济密度和发展能级?不妨回顾该区“十三五”期间发展成就,来解释这个“凭什么”。
五年,“2500亿 ”
“十三五”期间,黄浦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从“2000亿 ”到“2500亿 ”的跨越。
2016年,黄浦区首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2000亿,报2019.2亿元;2019年突破2500亿,报2577.9亿元。2020年,虽然有新冠肺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黄浦区仍然保持向上发展的态势。
2021年1月12日,黄浦区《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报告显示,2020年,黄浦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正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0亿元,可比增长1%以上。
另根据历年数据测算,“十三五”期间,黄浦区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为31.24%,年均增幅为5.5%。
黄浦区“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2015-2020年
人民网上海频道此前测算,2019年底黄浦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577.9亿元,人均GDP39.61万元;2019年该区每平方公里每年产出125.63亿元。经济密度在上海16区内最高。
根据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五年来黄浦区发展质量再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经济密度(129亿元左右)保持全市第一。
五年,财政收入逐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黄浦区财政收入增幅16.6%,做到了稳步上升。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时,黄浦区财政收入196.46亿元,次年该区财政收入突破200亿,自此直到“十三五”收官之年时,黄浦区财政始终稳定在200亿元以上。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黄浦区财政收入229.2亿元,同比增长1.5%,“十三五”期间,黄浦区财政收入增幅9.67%,年均增幅1.8%。
黄浦区“十三五”期间财政收入变化(2015-2020)
2020年,黄浦区引进内资1277.2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5.69亿美元,税收亿元楼达到68幢。
五年,稳定应万变
长期以来,黄浦区经济数据在上海下辖16区始终处于较为靠前的位置,并长期保持稳定。
根据上海统计年鉴2015年至2019年的公开数据,黄浦区财政收入始终稳定在第5位,地区生产总值2015、2016、2018、2019年一直保持在第三位,只有2017年稍有波动下降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