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湘军第三师师长颜则凤驻扎在邻近的绥宁县,得知广西土匪攻陷了靖县,立即率军赶去剿匪。湘军攻势很猛,土匪很快溃不成军,大部分匪徒退出了靖县县城,可匪首余成刚却被困在城内,躲在一家当铺里。当天夜里,余成刚用六块银洋买通一个叫侯其贵的人,出城给其他土匪报信求救。城外的土匪得知余成刚被困,立即组织反扑,营救匪首。这伙土匪的战斗力应该相当不错,居然重新杀进县城,在湘军的眼皮底下救出了余成刚。湘军颜师长得知土匪又攻入了城内,立即组织兵力围剿。土匪则边打边退,仓皇逃窜。据参与剿匪的湘军副团长明一轮回忆,此战湘军共打死土匪30余人,湘军方面有10余人受伤。
(靖州风情)
1936年8月,贵州匪首王泽龙率匪众600余人,攻打靖县。当时县城的三个警备队不足80人枪,另有税警20人枪,形势十分危急。幸好时任县长周翰宗,系保定军校毕业,行伍出身,胆量过人。他一边请求增援,一边指挥守城。但本县保安团(县挨户团常备队改编)的30人枪离城有30余里,驻扎在邻县会同的专署保安部队则有百余里,远水难救近火。周翰宗便将正在县城参加“靖县区乡行政人员训练班”的两百多人分派到各城门参战。还动员城内15岁以上的男性持梭镖、大刀参与防守,妇女则负责为守城的兵民送茶送饭。
土匪重点攻打县城西门。由于据守西门的警备队火力不足,土匪一度冲过吊桥,闯入了城门的门洞,并用木头撞击城门。县长周翰宗接报后紧急调集城内大部分火力增援西门,将土匪击退。战斗持续了一日一夜,土匪多次发起进攻均被击溃。次日凌晨,土匪转攻县城北门,因防守严密,未能突破。次日早饭后,离城30余里的本县保安团30人枪赶到县城,协助防守北门。下午五时许,专署保安团一个连的兵力从邻县会同赶到靖县。保安部队抢占北门外的制高点,向攻打北门的土匪发起猛烈攻击。土匪腹背受敌,慌忙退至西门。保安部队紧追不舍,大战于西门之外。正在西门城楼上的县长周翰宗,见援军到来,亦率部出击。土匪遭两面夹攻,死伤数十人,溃败而逃。据说土匪在逃亡途中,劫走了多名妇女。
(靖州风情)
此后,外省土匪骚扰靖县的活动有所减少。因为抗战爆发后,贵州许多土匪被黔军收编,开赴前线抗日了。但靖县本地土匪的活动却更加猖獗,如匪首黄俊岱,纠集百余人枪,在当地肆虐多年,官府多次派兵进剿,都未能剿灭。1941年,湖南省第十区保安司令部保安大队长樊刘昆领兵到靖县剿匪,未能捉到匪首黄俊岱,却以消除土匪藏身之处的名义,放火烧山。熊熊大火持续烧了半个月,数十万亩山林被烧毁。匪患未平,当地百姓反倒遭殃。靖县频遭匪患,也说明当时的民国政府对偏远地区并未形成有效治理。
1949年10月靖县解放后,当地一些豪强和国军残部又沦落为匪,多次攻入县城。1950年,靖县开展大规模的剿匪反霸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到1951年,全县土匪基本肃清,匪患终于消除。(文/历史的味道)
(靖州风情)
【参开资料】
1、《靖州县志》
2、《靖州文史第5辑》
3、《湖南近现代社会事件史料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