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PE写入U盘,并把前面整合入驱动的wim或者esd文件也放进这U盘。在开机时选择对应启动U盘进入PE系统(微软的预安装环境)。注意别用什么大白菜和老毛桃等一些存在流氓行为的PE修改版,如果不知如何选择,这里推荐一个“微PE v2.0 Win10x64维护盘增强版”,原版早已于17年停更,这版由027sun基于kcyou维护版在继续维护更新,推荐搜索下载。他更新的是ISO格式,用UltraISO或UD写入U盘。支持BIOS及UEFI兼容启动。
在iWork8上运行如上图,可以调整屏幕方向为横屏。不像有些PE在iWork8以及其它windows平板上运行,默认就是竖版,且不支持旋转方向。另外,这款基于WIN10内核的PE在我家里另一台2K屏的笔记本上也能支持正确的屏幕缩放,画面显示细腻。里面的维护软件选择也相当经典,完全满足PE环境下的各种操作,是一款注重视觉与体验细节的PE。
然后直接用CGI-Plus或者WinNTSetup来安装你保存在U盘的那个整合驱动的的WIM或者ESD文件,我比较推荐WinNTSetup,就是PE里的Windows安装器,因为之前用前面第一种傻瓜版装过一次才600M的极限精简版WIN10,所以分区都已经调整好了,没有多余的安卓分区,就直接格式化C盘先。如果没有格式化,新手推荐用这PE里的分区助手,除了选择分区数量和大小,其他按照默认分区即可。在PE环境下需要注意,WIN10系统盘符可能不是C,自己根据盘符容量判断,我这边就是E盘了,用WinNTSetup选择U盘里的WIN/ESD安装文件,然后在下面的选择引导驱动器和安装驱动器都选择PE环境下刚格式化的那个存储盘。在点击部署安装前,推荐勾选优化调整,把一些自己要调整的都构选了,比如删除新建快捷方式的快捷方式字样、禁止下载文件的安全警告、启动直接到桌面(跳过登录后的Metro UI画面)、禁用系统还原、禁用用户账户控制、禁用休眠等。大家可以按需选择。
前面也提到过Dism 也能够装系统,如上,在PE环境下,打开Dism ,选择恢复功能/系统还原,选择存放在U盘里的esd或者wim安装文件,下面地址栏选择需要安装的目标盘符(我的C盘在PE下是E,那就勾选E,你们也要注意盘符),最下面的Compact(磁盘压缩,后面讲)、添加引导、格式化,都打上勾。WIMBoot功能也是另一种系统占用压缩方式,安装部分版本系统不支持勾选,即便支持勾选,也请注意,如果你的磁盘不是固态,U也不行,那别勾选,压缩读取的过程会影响体验。
这种PE下的安装方式,系统还整合了自动应答等流程,点击安装重启没几分钟就进入了正常的系统,看下系统关于信息,嗯,没错。想要的系统装好了。也有一定概率出现部分驱动仍未匹配,单独用驱动精灵之类的软件查找打回去就行。
|跨盘符合并分区
在对系统做进一步优化和软件选装前,我还需要填个坑。为了选择更合适的精简版系统,装了多次系统,上次安装是让windows安装程序自动分区,多了一个500M的恢复分区,在磁盘管理是可以看到。对于寸土寸金的32G平板来说,肯定要合并入C盘。但尴尬的是这个Windows默认分区方案里的恢复分区和C盘之间还间隔了ESP和MSR这2个分区,非临近通常不太方便合并。OK,开始跨区合并,我们重回PE下,打开里面预装的分区助手,首先删除那529MB的恢复分区,形成了未分区空间,然后右键选择合并分区,勾选第一个未分区空间和最后那个系统盘(不用看盘符,PE下的原系统盘不一定是C盘),确定,最后在顶部提交修改,经过一段时间后,成功合并入系统盘。其原理可以理解为后台把中间的ESP和MSR这2个分区向前平移529M的空间,529M的未分配空间就放到了和系统盘临近,然后执行扩展合并。由于我存储盘才32G,且文件不多,所以整个数据迁移时间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