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如果你在三脚架区,可以利用旁边的东西来护住自己,以免余震再次把自己伤害,再把手和前胸伸出来,把脸前的碎石子清理干净,让自己可以呼吸,等人来救你。
八、地震后,我该怎么救助其他人?
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 20 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 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 63%,震后 2 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 58%。
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互救行动,在抗震救灾中十分重要。
1、注意倾听被困者的呼喊、呻吟或敲击声,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先确定被困者的位置,特别是头部的位置,再开挖抢救,以避免抢救时造成不应有的损伤。
2、先抢救容易获救的被困者,如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
3、抢救时,要先使被救者头部暴露出来,并迅速清除其口鼻内的灰土,防止窒息,进而暴露其胸腹部。
4、对于埋压时间较长的幸存者,要先喂些含盐饮料,但不可给予高糖类饮食。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被救者的头部和眼睛。
这一类的伤者,要高度怀疑可能存在挤压综合征的危险,如果肢体被挤压时间超过 6 小时的伤者,在专业医务人员没有到达现场的时候,不可随便解除他肢体上的挤压重物,以防突然释放重物后,肢端积累的毒素迅速回流心脏而导致中毒死亡。
5、对怀疑有骨折或颈椎、腰椎受伤的被救者,抢救时一定不可强拉硬拖,避免二次损伤,要设法暴露其全身,搬动伤员时,不要扭转、弯曲伤者的躯干,尽量保证头、颈、躯干为一条直线的「滚圆木」原则,并采用木板等硬质担架转运伤者。
6、对被抢救出来的幸存者,应采取各种适当的方法进行现场救护。
九、地震发生后,家里吃饭、喝水怎么办?
地震发生后,家里的哪些食物和水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做好食物和饮用水的储备,以便不时之需。
紧急饮水储备和净化这样做
1、量要储备够
一般来讲,每人每天的饮水量达到 1.5~2 L 就可以了;清洗食物、洗澡、刷牙、洗碗等也需要用水,具体用多少,要看个人情况。所以按照自己的实际用量,家里至少储备够 3~5 天使用的饮用水。
2、密封性要好
储备的饮用水最好用带有良好密封性盖子的桶来储存。一般够大够厚的塑料方桶就可以,但像装果汁或牛奶盒等这类容易挤压变形的容器则不太合适。
另外,还需要在桶上贴个标签,注明储存时间和用途等,以防时间长了自己记不清楚。
3、定时更换
这些用来应急的饮用水每 6 个月就要换一次。
4、存放环境要讲究
不要把备用的水放在化学有毒物的附近,比如汽油、农药之类的。要知道,这些化学物质挥发出来以后,是可以「穿过」塑料桶,进而污染里面的饮用水的。
储藏的房间也要避免阳光暴晒,室温不能过高。
十、如果没有应急储备,哪些水可以用?
平时家中应该有意识的存放一些瓶装水,并定期更换。如果突发地震后没有足够的应急饮用水储备,通过下面这几个方法也许能在家里找到干净的饮用水。
1、冰块
冰箱里面冻的冰块融化后,也可以喝。
2、罐头
水果罐头、蔬菜汁还有各种罐头食品里面的水也可以视情况来饮用。
3、马桶
马桶水箱里面的水可以用来喂宠物。如果水箱里面放了清洁剂或水是「蓝色」的,宠物也不能喝的。
4、泳池
如果家里有游泳池或是温泉的话,也可以用来洗澡,但这些水是不能喝的。
以下这些地方找来的水绝对不要喝:
暖气片里的水;
家用热水锅炉里面的水;
水床(一种注了水的床垫)里面的水添加了杀真菌药和其它化学物质,床垫外包的聚氯乙烯也会污染里面的水,所以不能喝。
注意:碳酸饮料不能作为饮水储备;咖啡和酒会使身体脱水,这些东西只会让人体所需水量大大增加,所以也不能喝。
十一、地震后有哪些二次伤害,我该怎么预防?
地震灾难后还要小心其他可能造成威胁的元凶,在有限的条件下,防止出现灾后疫情的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