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如何和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教师能否把握幼儿的原有经验,引发幼儿的思维活动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能否随时来自幼儿的信息和生成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并做出适时、适宜、适度的回应,为他们各自的主动学习及时地提供适宜的支持;
看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否对不同幼儿的学习有支持作用——幼儿的学习环境是否蕴含教育目标,能否引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和积极而有意义的活动,能否支持不同幼儿的主动学习。
3、看活动组织的结构——观察结构、环节、过渡、时间
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从分析活动组织的时间,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的授课重点。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活动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1)分析活动环节的时间分配,要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2)分析教师活动与幼儿活动时间分配,要看是否与活动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没有教师讲解时间过多,幼儿自主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
3)分析幼儿的个人活动时间与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要看幼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个人思考(教师缺乏等待)、操作时间太少的现象。
4)分析幼儿活动时间。要看教师是否个别特殊儿童的时间。
4、看教师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位置
位置安排是否合理体现了教师的儿童观,因而教师的座椅不能太高,要让孩子看老师时不至于有仰视的感觉;位置的安排也直接影响活动效果,要根据活动的内容而定,要最大程度地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也要使每个孩子在老师的视线下,使每个孩子能清楚地与教具互动。
2)看教态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 38%的声音 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幼儿,师生情感融洽。
3)看语言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活动的成败。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调整速度。
4)看操作
看教师放置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熟练程度。有的还要看在课堂上,教师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幼儿。课上演示和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
![园长如何听、评课?这里有指导,转给园长、教学园长](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3/02/1646184742FK5z9w.jpg)
三、评课的注意事项:讲究艺术
1、要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和班级幼儿实际,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个活动,切忌带有个人倾向。
2、要以商量的口气与被听课老师共同分析研讨,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
3、要突出重点,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议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4、要以事实(数据)为根据,增强说服力。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由花信教育小编整理编辑,重在分享优秀教育理念,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