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春联,甚至洪武大帝为了让大家都贴春联,还下达正式的法律文书。
他从金陵城开始,推广正月初一贴春联的习俗,如果有人胆敢在正月不贴春联,将会被处以罚款或其他惩罚措施。
《燕京时岁记》:“春联者,即桃符也。”
就这样,东汉时期诞生的“桃符”,到了朱元璋这一时期,就变成了春联。
不过可能大家还会很好奇,有不少人家贴着是左右对仗工整的春联,但是大街上还有许多贴在窗户上的“福”“春”字。
那贴这种“福”、“春”字,又有何寓意?
同学们可以这样理解,贴上“春”、“福”,代表古人为了祈求祥瑞和纳福的寓意。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梁元帝萧绎执政时期,湖南、湖北两地的人们,会用五颜六色的绸布,剪成燕子的形状戴在头上。剩余的绸布则是要写上“宜春”两个字,贴在家中。
宗懔《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赋曰: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
贴“春”字,在古代又被称之为“宜春贴”,与贴春联一样有着相同祈福的意思。贴春联是在每年正月初一,而贴春字则是在每年立春的这天。
经过不少楹联专家考证后认为,春字贴包括春联,都有着相同的起源。只是名称有所不同,又根据各地风俗不一,所以在细节上又有所区别。
我国北方某些地区,习惯将“春”、“福”字倒过来贴,谐音就是春到了或者福到了。另外,因为各地习俗不同,贴春联和春字的时间也有较大差别。
华北地区,一般是腊月二十九开始贴春联,华中地区则是提前三天就会早早地贴上。某些南方家庭则是选择在春节前一天,也就是除夕的早晨8:00左右贴上春联。
贴春字时间也有不同,大部分人家是在立春当天贴上。少部分人是在立春前两天,贴上春字。
至于贴福字,与贴春联属于配套程序。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
“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前,也是招福纳瑞的寓意。北宋时期,家家户户已经用贴春联的方式,取代挂桃符,可大家还是将春联称呼为桃符。
之所以1000多年来,每逢春节或立春,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或者春字、福字,不外乎,都是想在来年讨个好彩头。
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这并不关乎任何迷信学说,而是我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文化精髓。
参考资料:《后汉书·礼仪志》《蜀梼杌》《燕京时岁记》《荆楚岁时记》《梦梁录》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