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电商平台布局C2M的逻辑,又与传统制造业的自发探索有何不同?为天创时尚数字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持的坤湛科技CEO、前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C2M首发在平台,再往M端(Manufacturer,即制造商,下同)去的过程,优势在于平台带有巨大的流量,这是利用旧有格局形成的话语权进行反向价值获取的过程。但这种模式的核心问题在于上游的供给侧并没有因为平台给它订单,而把自己的生产效率提升,产线并没有变得智能。”
闵万里认为,这样一种由平台向上游简单分发流量的方式,很难提升制造端的智慧化、柔性化、效率和效益,并不一定让上游出现质变。“而制造端自发的C2M,是先练好内功,提升智能化和柔性化生产水平,那么不管C端(Consumer,即消费者)再刁钻,再个性化,再难以捉摸,M端都能够及时响应,实时精准对接。” 闵万里说。
不过,在流量获取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缺乏流量优势的品牌商在M端供应链的智能化做到再极致,是否也会出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情况?
对此,倪兼明向记者表示:“这次产线直播第一期,除了智能生产线这个特点之外,我们给商品定位是性价比,说白了就是便宜。我们在面对消费分级,不同消费者追求不同的价值点。如果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真正把属于他们的价值运营起来,我相信会很快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流量上)应该也不是个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