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具有丰富的当代价值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们现在的生产体系与社会生活已发生了极大变化。随着大棚种植、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运用,反季节农业生产日益流行,而气象预报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也使人们对自然律动的把握日益精确。在此背景下,二十四节气作为农业生产基本时间指针的作用日益减弱。另外,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日历、钟表的推广与流行,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众日常生活时间节点的作用亦已基本不存。也就是说,今天,二十四节气正在日益失去其所生存、发展的传统土壤,随之附着其上的价值与功用也在日益丧失。那么,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二十四节气是否仍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呢?答案显而易见。大体言之,笔者认为,二十四节气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时间知识体系并富含多彩活动的习俗传统,二十四节气承载着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如尊重自然、顺应天时、崇宗敬祖、孝老敬亲、睦邻友群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与载体,二十四节气理应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其在当下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其次,二十四节气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自然的律动与节奏,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一点,对当下的人们来说,尤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日益推进,我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局限于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之中,生活节律越来越遵从于机器运转的节奏,时间正在变得日益均质化,与自然的关系日渐疏离,于是,我们开始日益漠视甚至忽视自然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今天国家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背景下,重新认识并深刻挖崛二十四节气背后所体现的传统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其必要性与现实性。正如刘魁立所说:“现代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漠视自然已经太久了,而要了解自然,二十四节气作为一个时间尺度是必不可少的。”
再次,二十四节气不单单是一种时间体系,更是一种充满丰富内涵的生活传统,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有滋有味的“过日子”。今天,虽然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规范民众时间生活节奏的作用正在日益降低与消失,但不论时代如何变化,“过日子”的逻辑却永不会变化。事实上,在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发展与历史流变过程中,其内涵一直在因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与发展。因此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再创造”,即淡化其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强调其与民众社会生活的关系面向,让其充分介入现代民众的社会生活,充分发挥二十四节气在民众日常交往、休闲娱乐、饮食养生等方面的功用与价值,让“日子”继续有滋有味地进行下去。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加华
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公众号cssn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