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休息的时间到啦,不能再玩玩具了,明天还得上学呢!”
姐(大姑子)就像每天的定时闹钟一样,催促着大宝该洗漱休息了。
很显然,大宝并不情愿,还想继续再多玩一会。
唉,小孩子的世界真是没有困这一说,这一点真是让我们成年人既羡慕又头疼。
我在旁边附和着“宝贝,现在很晚了,明天还可以继续玩,现在到了休息时间咯,再说了,你明天还得上学呢!”
“舅妈,我为什么要上学啊?”
“因为你是学生啊!你要读书啊!”
“哦?那我为什么要读书啊?”
“额…因为…”
一时语塞,没想到我竟然被一个四岁多的小朋友把我问倒了。
晚上,把宝宝哄睡以后,习惯拿起枕头旁一本育儿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自从生了一宝以后,育儿书籍可真的没少买,就连手机里的育儿公众号也没少。放眼望去,房间里摆满了宝宝的益智玩具,早教绘本。孩子的爸爸常常嘲笑我,孩子才11个月,我就要开始走上鸡娃的道路了么?
其实我也没想过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多么出类拔萃,毕竟我俩的基因都摆在那里,能比我们强一点,我便心满意足了。
更多时候,我是害怕自己,如果不做点什么,我怕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父母,换句话说,我害怕在我身上,没什么有用的东西教给孩子。
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快,现在获取外界的信息渠道也越来越多,也让我感到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焦虑就自然而来了。就比如,我常常会思考,要怎么样才算得上是好父母?
不知道,前面是不是有点啰嗦了,回到今天文章的主题,“我竟然被一个4岁孩子的问题给难住了!”
“我为什么要读书?”
看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读书到了为了谁?这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前程?还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回想过去我的童年时期,我的读书生涯,“我为什么读书?”用父母的话说,“如果不想像我们一样过苦日子,就拼命读书。”我的父母是朴实无华的农村人,过去那样的贫苦条件,让他们都没有机会受过太多教育,印象之中,父亲从来只会用棍棒教育我和弟弟,而母亲则是苦口婆心。但有一点我觉得父母做得特别好,他们都不希望我们早早辍学打工,他们深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如果不是大宝灵魂式的十万个为什么提问,也许我还不会那么早思考这个问题,也许我的孩子在未来几年上学后的某一天,也会想大宝一样问,“我为什么要读书?而我该如何回答孩子呢?”
父母当年说的那句不想像我们一样辛苦,就拼命读书的道理,只有出生在我们贫穷的那个年代的孩子才会懂。现在的社会和以前变化太大了,教育的方式方法自然也不一样了,这也是当下社会科学育儿和隔代育儿的矛盾现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