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像素密度」这个概念提出来的时候,手机屏幕还是以 LCD 面板为绝对主流,如果以 LCD 的像素密度计方式如法炮制,那么就无法反映实际表现——在同一尺寸、同一分辨率下的两块 LCD、OLED 屏幕,即使是用了上面的方法计算出相同的 PPI 值,实际 OLED 屏幕的像素细腻度其实是要低于标准 RGB 排列的 LCD。
严格来说,OLED 屏幕的像素密度需要在这个标准 RGB 排列的算法下再套上一个转换系数,得到的等效 PPI 才更符合实际,不过有部分厂商会在官网产品参数页上用转换前的 PPI 来标出 OLED 面板的像素密度,这稍微有点不严谨。
一般认为钻石 PenTile 排列的转换系数大概是 0.8 左右,所以,以一块 6.67 英寸,分辨率为 2400 × 1080 分辨率的 OLED 屏幕为例,它的等效像素密度大概为 395 × 0.8 = 316。
▲ 左起分别为 RGB 排列、PenTile 排列、Delta 排列的显微照片
当然啦,OLED 阵营可不止一种子像素排列方式,还有 Delta 排列(俗称周冬雨排列)等等,而不同的子像素排列方式又对应着不同的转换系数,这里就不作过多说明。
细心的人或许会发现,近几年越来越少的厂商和媒体去提及「像素密度」这个概念了,不同的 OLED 面板转换系数是一小方面,而更多的,是如今手机尺寸趋同,只需对比分辨率就能知道画面细腻程度,自然就不无需刻意去在意 PPI 这个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