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雕塑所代表的“慰安妇”少女,还是曾经的少女手中的剪刀、拐杖,它们虽不能“看”,却无疑都是侵华日军奴役女性、犯下罪行的“见证者”,无声地讲述着那场浩劫。
铭记者
“有中国人对我说过,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日本人中间,有这样一个承认侵略历史并道歉的人,令人感到安心。”2017年,一名叫神宫寺敬的老人接受了新华社的采访,他在采访中说:“日本无故入侵中国,残忍杀害中国人,烧毁他们的房屋……这无疑是一场侵略战争,是不正义的行为。”
他曾是侵华日军的一员。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时,神宫寺19岁。在“义务从军”的政策下,他很快被选拔到东京的军营,1943年被派到南京附近与中国军队交战,1945年见证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历史一刻。
“我想告诉所有中国人,那场战争无疑是侵略战争,而我作为侵略者的一员参加了战争,真的感到非常抱歉。”回到日本后,神宫寺选择了忏悔。从战争的癫狂时代重返和平的生活后,他开始读书,对那场战争的记忆在反思中开始复苏。“我至今都为此感到歉疚,为了日本和中国再也不爆发战争,为了日中友好,我要尽我一家的微薄之力。”
著名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作品《弃猫,提起父亲时我要讲述的往事》中提到,自己的父亲曾是侵华日军的一份子——1938年20岁的村上千秋被征兵到了侵华日军第16师团第16连队当辎重兵。
在书中,村上春树首次公开了自己父亲在战争期间杀害中国战俘的残忍暴行。村上春树回忆道:“父亲几乎从来就不跟我讲自己的战争经历,唯一一次讲自己残杀中国战俘的事是在我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显然中国士兵当时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了,但根本没有表现出恐惧和害怕。”
2015年,村上春树在接受日本共同社采访时说:“(对侵略战争)道歉并不是件可耻的事。日本侵略其他国家是事实,历史认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认真道歉是非常有必要的。”
无论是强征“慰安妇”,还是屠杀暴行,都是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严重反人类罪行,这一历史事实铁证如山,不容否认。当下,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复仇,而是提醒更多的人要珍爱和平,一起维护人类的公平正义。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杨蓉
来源:作者: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