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查字典解释:
不堪其扰 堪②忍受,能支持:难堪,狼狈不堪。
邀请 邀①约请:邀他来谈谈,特邀代表。
妄想 妄 乱、荒诞不合理:妄动、妄想、勿妄言。
3、查词典解释:
沦陷:失陷;领土为敌人占领。
斩钉截铁: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利落。读一读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的话。看谁能读出斩钉截铁的语气?
破绽:漏洞、毛病。文中破绽指什么?
4、“大东亚圣战”双引号的作用?
日本军国主义将侵略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战争自诩为“大东亚圣战”,双引号是对这一说法的讽刺,因为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是不义之战。
(三)、反复读准读熟课文:
【设计意图】荀子说:“诵数以贯之。”要反复诵读以求融会贯通。这篇课文写的几件事,时间、地点、内容变化大,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把几件事贯通起来,学生一定要亲历阅读实践。字典、词典上解释清楚的,就让学生查工具书理解字词,扫除阅读障碍,在阅读中自学生字词。对不好理解的,教师要巧妙地点拨,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解读。
三、默读课文,探究交流:
(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题下面列出了读书要求,现在我们按要求完成阅读任务:默读课文,说说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他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二)、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板书:
1937年 上海 藏身租界 躲避纠缠
1938年 香港 不再登台 在家细吟
1941年 香港 蓄须明志 抵抗骚扰
1942年 上海 卖房度日 拒绝重金
打针装病 险丢性命
(三)默读八、九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板书:
1945年 上海 剃了胡须 登台演出
民族气节 令人敬佩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教学设计的文字不多,但在实际操作时是这节课的重头戏。通过完成课题下的导读任务,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潜心研读文本,深入文字深切体会,悟出字里行间的内涵,走进人物内心 。板书是在大家反复研究、不断揣摩、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完成。
四、拓展导读,感悟气节:
前面的学习,我们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把课文读薄,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谁能解答这些问题?指名学生解答。
教师总结,拓展导读:
这一课导读部分提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资料,深入了解这位京剧大师。”这是要求我们把课文读厚,希望同学们多阅读介绍梅兰芳的书籍资料,你们一定会被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所感动。
在日寇侵略中国,气焰嚣张之时,敌人想方设法要让他演出,可梅兰芳在立身处世、民族大义的原则问题上,他是绝不妥协的,他坚决不为日本侵略者演出,“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咬定青山不放松。”
他用种种方法拒绝,有时说:“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嗓子也坏了,已经失去了舞台条件,唱了快四十年的戏,本来也应该退休了。”有时梅兰芳请医生开具了一张牙疼的证明,说明自己不能前去。有时说:“我的剧团不在此地,一个人无法演出。”有时梅兰芳坚持说自己有心脏病不能坐飞机,这才把来人打发走。有一次装病甚至还差点丢了性命。
梅兰芳这样坚持不演出,经济上的问题来了。梅兰芳是唱戏的,一日不登台,一日便没有收入。况且,身边还有几十张嘴靠着他吃饭。怎么办?积蓄用尽之后,就变卖家里的东西。1943年,梅兰芳把在北京无量大人胡同的住宅都给卖掉了。戏园子老板说只要梅兰芳同意剃须登台演出,就预支二十两黄金。面对重金的诱惑,梅兰芳还是坚持蓄须,不登台演出,他是怎么想的呢?他想,一个人活到一百岁总是要死的,现在生活困难,饿死就饿死,没有什么大不了!”接着,他指着嘴上的胡子说:如果我拿掉了这块挡箭牌,以后就无法拒绝日本侵略者和汉奸了。”
梅兰芳就是这样坚持不为日本侵略者和汉奸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