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流中,尤其是互联网领域,有大量的舶来概念,对话中夹杂外语缩写几乎是不能避免的。
可尽管再常见,就算人人都用,却不代表人人都“会”用。
本文就来盘点互联网领域,那些使用频率高,但极容易用/读错的英文缩写。
——“JPG(勾批记)”
“JPG”是一种有损压缩图片的方法。以“JPG”格式保存的图片,会在文件名后看到这个小尾巴:
但它既不念“zhei 批 记”,更不念“勾 批 记”,而是“zhei·派格”。“JPG”的全称是“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专家小组)”,因此它简称其实是“JPEG”。之所以造成现在大家只知“JPG”不知“JPEG”的原因是 Windows 95 等早期系统采用的命名规则最长只支持3个字符的扩展名(e.g., ppt/mp4/png),便将“JPEG”缩减成了“JPG”,也因此沿用至今。
——“GIF(zhei爱艾弗)”
“GIF”是一种图像互换格式,分为静态GIF和动画GIF两种。动画GIF的实际原理就是将多张静态图像保存为一个图像文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图。
日常中,最常见的读法是“zhei爱·艾弗”,严谨一点的可能会读“基腐”,而事实上应该读成 “知府(JIF)“。(……万万没想到吧)
——“App爱屁屁"
“App”“App”是英文单词“Application”的缩写。这个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简直不能更常见,尽管它的中文翻译短小且容易记忆,却几乎很少听到人用。“应用程序/应用”。
它的读音基本是完全从单词“Application”上截取下来的,因此读做“艾普”即可。
——“pdf格式”
这个常见错误就比较有意思了。
"PDF",一种常见的文件格式,全称是potable document format (便携式文档格式),有的读者看到这可能已经反应过来了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没错,“PDF”这个缩写已经包含了“格式”这个单词,因此在说“把这个文档存成 pdf 格式给我”时,就相当于在说“把这个文档存成便携式文档格式格式给我。”
跟“pdf”一样容易被弄错的还有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语言”、“API(应用程序接口)接口”,ATM(自动取款机)取款机等。
这只是日常交流中常用常错的一个小部分例子,但这些短语既然是舶来品,那最开始把它带进来的人肯定是明白它具体的用法及读音的,又怎么会在传播的过程中莫名被加戏呢?
一篇研究网络传播的报告中提到过网络梗传播的几大要点:
- 简单易懂,便于记忆
- 新奇有趣,彰显潮流
- 可复制性强
而日常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线下互联网”,外来词汇与网络用语一样,为了更好的传播会变得“简单易懂,便于记忆”。因此牺牲的“正确”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毕竟不是所用人在遣词造句之前都会查字典。就算是字典,也会因为用错的人多了,而改变它的读音和释义,比如「给(ji)予」现变「给(gei)予」,「坐骑(ji)」变「坐骑(qi)」。
马东说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其实这话不单在说“表达观点”,而是任意的语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