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有一些总统曾接受过国会的正式调查,但没有走到弹劾这一步。他们有约翰·泰勒 (1843)、詹姆斯·布坎南(1860)、哈里·杜鲁门(1952)和罗纳德·里根(1987)。
对约翰逊的弹劾始于1868年2月。众议院以“重罪和严重行为不当”为名宣布发起弹劾。针对约翰逊的弹劾条款足有11条,其中主要的内容是他违反了《总统任职法》(Tenure of Office Act)。该法禁止总统在没有得到参议院同意之下,开除任何政府官员,包括总统自己的内阁成员。原因是他把战争部长埃德温·斯坦顿(Edwin M. Stanton)免职了,用荣誉陆军少校洛伦佐·托马斯(Lorenzo Thomas)替换了他。在参议院的最终审判中,54人的参议院有35人支持弹劾,距离规定的三分之二多数票只差一票。之后参议院宣布有十天的时间供起诉方寻找新的证据以其他名义进行弹劾。但在下一次弹劾中,约翰逊再次以一票之差逃出生天。
约翰逊弹劾案对美国联邦司法与行政之间的权力平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诞育了这样一条规则:国会不得以议员不认同总统的政策、执政风格和执政方法为由将总统赶下台。同时,该案还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总统在公共政策和整体治理层面的权力。由此而形成的治理体系被伍德罗·威尔逊称为“国会政府”(Congressional Government)。当然,在后世,美国总统的权力又获得了扩张,尤其是在帝国主义扩张时期、大萧条时期以及战争时期。
对比尔·克林顿的弹劾正式启动于1998年10月。主要指控是克林顿说谎和妨碍公正。指控的起因是克林顿对白宫实习生莫妮卡·莱温斯基(Monica Lewinsky)的性骚扰。《斯塔尔报告》(the Starr Report)加速了弹劾进程。这份报告是独立检察官肯·斯塔尔于9月份提交给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的。12月,众议院通过了弹劾条款,并将其提交给参议院,克林顿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二名被弹劾的总统。在最终的投票环节,针对“说谎”和“妨碍公正”这两条指控,赞成弹劾的人数分别为45人和50人,都不满足67人的三分之二多数票。克林顿由此得以继续其第二任期。
克林顿弹劾案对美国的政治,特别是总统选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其后的选举中,候选人的“道德水平”和“诚实度”成为选民的重要考量。在2000年的选举之后,民调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之所以投给小布什是因为觉得他“很诚实。”
所以,我们知道这次众议院通过弹劾并不意味着特朗普要下台。根据宪法规定,最终还是要通过参议院的审判。参议员行使陪审员的角色,投票决定是否执行弹劾。三分之二的参议员(通常是67人)同意弹劾才能生效。之前美国历史上两任被弹劾的总统安德鲁·约翰逊和比尔·克林顿最终都被参议院“开释”了。目前参议院共和党和民主党席位之比为53比47。
在参议院审判环节,最重要的因素是如何选取和采用证据。据推测,两党可能在审判前会就这一点达成妥协,以避免在审判时出现激烈的交锋。克林顿的那次弹劾被认为是两党合作的典范,可能会这次弹劾审判提供借鉴,当时两党议员都意图尽量保持公正,不允许使用新的证据,只采用关键证人的既有录音证据。
特朗普最终被弹劾的概率不是很高。首先,共和党是参议院多数派;其次,在之前的弹劾进程中,共和党人显示出了高度的团结。但根据人类历史的宏观经验,戏剧性事件的发生也是常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