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父亲节,铺天盖地的父爱如山声不绝于耳。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父子之间的情感,父亲买橘子的往返路程,在朱自清的眼里,就是不善表达、不易表达的父爱。
那么你知道父亲节究竟是从何而来么?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倡导的,她的母亲在生育第六个孩子时,因难产而死,她的父亲在妻子过世后,独自一人养育六个孩子,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长大成人,但斯马特先生却于1909年辞世。
多德夫人特别想念父亲,她将感受告诉给教会的瑞马士牧师,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这一想法得到了牧师的赞许,也得到了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多德夫人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州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并把节期定为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1910年6月19日,多德夫人所在的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了全世界第一次父亲节庆祝活动。
1924年美国总统柯立芝表示支持设立全国性父亲节的建议;1966年约翰逊总统签署总统公告,宣布当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美国的父亲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纪念日。
△“父亲节纪念册”“潘公展”,落款时间为“中华民国卅七年八月八日印行”(1948年8月8日)。
其实早在民国时期,我国就有了自己的父亲节,不过不是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而是“八八”。
1945年8月,八年抗战接近尾声,为鼓舞民众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也为了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父亲们,上海一些爱国人士倡议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父亲节”。“八八”的谐音是“爸爸”,两个“八”字上下重叠在一起,变形后就是个“父”字,简单响亮又好记。
△发行者为“父亲节推行委员会”,主编人“黄寄萍”,发行人代表“张一渠”,印刷者“改造出版社”。
8月8日,许多受到感召的子女都参与了“八八父亲节”的活动。父亲健在者,佩戴红花,以示庆贺;父亲已故者,佩戴白花,以示哀思。发起活动的各界名流还将自己所佩花朵献出义卖,卖花所得均用于捐资助学。
在上海发起“八八父亲节”的一周之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上海名流如吴稚晖、潘公展、张一渠等人觉得,定父亲节很有意义,便联名呈请国民政府准予规定每年8月8日为父亲节,通令全国遵行,后来8月8日就正式成为中国的父亲节了。
不过时至今日中国的父亲节早已被渐渐遗忘,目前,官方没有设立法定的父亲节,对此有代表委员提议增设中国自己的父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