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节育器,是最简单长效的避孕方式。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上环的整个过程吧!
宫内节育器的原理
“环”学名为宫内节育器,将其放置于育龄妇女的宫腔内,通过机械性刺激及化学物质的干扰而达到避孕的目的,不抑制排卵,不影响女性内分泌系统,因而避免了一般药物避孕的不良反应。
“上环”是从骆驼开始的
很久以前,在大沙漠中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骆驼。古埃及商人们靠它驮着沉重货物,长途跋涉。但母骆驼在途中经常由于怀孕而耽误运输。聪明的商人们想出一个法子:把一些圆滑的石子,放进母骆驼的子宫腔内,这样一来就不会怀孕了。这就是“宫内节育器”的雏形。
最初的节育器
最初的节育器是圆形的,像一枚戒指,由不锈钢等金属制成,能用几十年。
宫内节育器的发展
后来,研发人员在中间加了些塑料支撑装置,再加上支撑杆,使其在宫腔里抵抗外力,避免了年龄增长、妇科疾病、宫腔畸形而造成的移位或扭曲。
宫内节育器的发展
再后来,科学界发明了T形环,就像英文大写字母T。上面有两个杆,正好架在子宫三角形的顶端,正中间的竖杆还带一个尾丝,不易脱落,且容易取出。
宫内节育器的发展
T形环的竖杆上也可以缠绕一些铜丝,以释放铜离子,增加避孕的效能。
含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作用示意图(左)和实物(右)
这么多,全是节育环
经过多年的实践改良,现应用于临床的节育器多为含铜或含药节育器,支架材料为塑料、聚乙烯、记忆合金等,外形也不单一,有圆形、T形、V形、Y形及链条状等。不同材质及不同形状的节育器各有特性,因而可适用于不同体质及需要的妇女。
奇形怪状的“环”
不同类型的节育器作用方式稍有不同,但总的来说,是通过多个环节上的作用,干扰精子生存、运行和受精,干扰受精卵的运行及着床来实现避孕的。
不同的形状有不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