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花了一年多时间,何大齐在一幅16米的长卷里“恢复”了烟袋斜街1940年时的旧貌,用平视以及散点透视的方法,描绘出七八十年前整条老街道的景象。
《烟袋斜街旧景图卷》局部。受访者供图
比如,专卖毛笔的“文渊魁”就一间门脸,前店后厂,深蓝色的布帘子上写着“湖笔”俩字。门前搁着桌子,陈列两支特大号抓笔当招幌;澡堂门口还有个卖糖葫芦的小贩,等着招徕生意。
“我还画过一幅36米长卷《驼铃古道图》,说的是模式口。”何大齐说,“反复调查、核对绘画细节确实费精力,但我想用一种方式,把北京的民俗风情保留下来”。
“我不是专家,我只是喜欢写写画画”
大概因为何大齐擅长书法、绘画,平时还研究点古文字,身边许多人经常开玩笑地叫他“专家”。每逢听到这个称呼,他就笑,“我不是专家,只是喜欢写写画画”。
“书法和文字学,我把两者看成一个整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诗、书、画甚至音乐,某种意义上都是相通的。”何大齐自有一番心得,“艺术里就必须有文化的东西。你的文学修养如何,对生活的感悟怎么样……都跟书法有关系”。
所以,他力主学书法可以懂点古汉字,要多学学中国古典文学,“书法尤其行草,写出来像音乐旋律一样,有感情在里头,有形有神。谁给的?写字的人”。
“艺术的根还在文学,中国的诗词歌赋,是最好的引导你走向艺术的通道。”何大齐如是概括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