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
④报复
(伍员)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左传·定公四年》)
——伍员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报复楚国。”
⑤通“覆”,遮盖,盖上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
——用手掌把它盖住,觉得手心里空空的,好像没有什么东西。
(2)形容词
①夹层的,双层的。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
——用红罗做的双层的床帐,四个角上都挂着香囊。
②繁复,重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山水一重一重的出现,前面似乎无路可走了,可是走过柳树茂密,山花鲜艳的地方,意外的又看到一个村庄。
(3)副词,再,又,还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各位将军官吏如有再敢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和这个书案一样。
【助记小故事】
天启年间,皇上好蟋蟀。江南成名找之,至一大观园,其中亭台楼阁。池水逶迤,水复(重叠,繁复)荡漾,成名掷一石子,波浪顿生,顷之,又复(恢复)如初。前行,一老人见之,问其话,成名不敢出言以复(答复),后老人自言因找蟋蟀至此,成名乃与之言,偕往求蟋蟀。得一,成名以其小,劣之。试令之与鸡斗,无不胜者。两人喜,相约明日复(再)往。
24、负
【造字本义】用背驮物
【推导提示】“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 “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
【词语例举】
负笈:背着书箱。例句:负笈从官之徒,不远千里。
负荆: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负要:违背约定。
负下:负罪之下。例句: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再说,戴罪被侮辱的处境是很不容易安生的,地位卑贱的人,往往被人诽谤和议论。)
负屈含冤:负:背着,遭受;含:衔在嘴里,比喻忍受。冤:冤枉、冤屈。
蒙受委屈,忍受冤枉。
披裘负薪: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负弩前驱:弩:弓箭。背着弓箭走在前面,迎接贵宾。表示极为尊敬 。
【例句详解】
(1)动词
①仗恃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国贪心,倚仗它的强盛,用空话来求取(我们的)宝玉。
②以背载物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③担负,担当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衡量这两个办法,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承担理亏(的责任)。
④辜负,对不起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实在害怕被您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⑤背弃,违背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实行了斋戒,也一定会背弃盟约,不补偿给赵国城池。
⑥覆盖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青苍色的山峰上覆盖着白雪,像明亮的蜡烛一样,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2)名词,失败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谋攻》)
——不了解对方,却了解自己,胜败(的几率)各占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