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遇到过,或多或少,或长或短。引起便秘的原因也五花八门,胃肠积热、气虚无力、寒凝气滞、血虚、阴虚津亏等等。
今天我们聊一聊阴虚津亏的便秘,这类型便秘的表现常常是大便干结,甚至如羊屎状,如果盲目用泻下药往往行不通。此类型的人往往还伴有手脚心发热,盗汗或者失眠、心悸,甚至腰膝酸软。

阴虚则热,热灼伤津,津亏则肠燥,因此需要滋阴增液。《温病条例》里有记载一方,名为增液汤,专门治疗阴虚津亏,大便干结。该方由三个中药组成,分别为:玄参 麦冬 生地
《温病条辨》中认为:"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
意思就是阴虚津亏,不能濡润大肠,就会便秘。其实很好理解,我们的肠道就像河道,我们的排泄物就好像无动力的小船,如果航道缺水,水流缓慢,没有足够的力量将船托起向前,船就会搁浅停滞不前。当航道的水力充足,小船获得动力当然就能前行。

我们具体来看看组方。
玄参
玄参色黑,被称为黑参,苦咸微寒,苦能坚阴,咸能软坚泻下。
苦寒滋阴,咸入肾,故玄参能启肾水来滋肠燥。此外,通过滋阴降火,可以去除心中烦热,手脚心发热与盗汗,还能滋阴助眠。
《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
《医学启源》:"治心烦而不得眠。"
《品汇精要》:"消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
《纲目》:"滋阴降火。"
玄参清的是虚火,也就是如《品汇精要》所云的无根之火。

生地
生地玄参常常配伍使用,入心、肝、肾经,甘寒,能够滋阴清热,能够治疗内热消渴;手脚心发热。
同时又具有凉血之功,能够用于血热导致的便血与尿血。
其经过九蒸九晒之后成为熟地,由寒变温,还有补血作用,因此还用于治疗血虚导致的面色差;眩晕心悸;月经偏少等症。与玄参合用,增强滋阴润燥之力。
《本草从新》:"治血虚发热,倦怠嗜卧。"
王好古:"主心病,掌中热痛,嗜卧,足下热而痛。"
《本草经疏》:干地黄,乃补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

麦冬
麦冬甘寒,是沿阶草的块根,入肺经,能够养阴润肺,治疗肺燥干咳。
入胃经,能够益胃生津,治疗胃阴不足,胃火上炎导致的口腔溃疡,咽干口燥;治疗津液不足之肠燥便秘。
入心经,能够清心除烦,治疗心火旺盛之心烦失眠。
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用甘寒之麦冬,滋养肺胃阴津以润肠燥。
《本草衍义》:"治心肺虚热。"
《珍珠囊》:"治肺中伏火,生脉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