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跟对方平和交流。
不然,定会越吵越“上头”,
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同事小丁和妻子在教孩子时,
曾因此互相挖苦、拆台,
而孩子,就在一边惊恐抹泪。
幸好,夫妻俩很快就意识这一弊端,
两人商量:
一旦意见不合,要尽力收敛情绪,
去洗把脸、喝点水,或暂时走开一下,
先让自个冷静下来,再找个时间,
趁孩子不在场时,讨论一下怎么办。
其后,他们之间的争执逐渐减少了,
也变得比之前平和多了。
● 大方向一致,小细节磨合
父母双方在教育的“总方向”上,
一定要保持“步伐”一致,
但个中的细节,
可以求同存异、彼此磨合。
这一点,好友许琳夫妇就做得很好。
她和丈夫都认同家庭教育的一些大原则,
对孩子有着一致的培养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有很多“灵活”的“操作”:
比如,有分歧时,
他们会探讨出一种两人都能接受的教娃方法。
如果这个方法被证实是有效的,会继续以此来教导孩子。
否则,会立即调整、改变。
又比如,许琳文科较好,就由她来辅导孩子的语文科目,
她老公在理工科方面有优势,便负责去教孩子学习数学。
而二人意见相左时,有时还会问问孩子的意见,
其后,会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定出一套最有利的、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案。
● 多学习多提升,少抬杠少拆台
朋友雯子夫妇因教育理念不一致,总会“抬杠”吵架。
那段时间,孩子变得敏感孤僻、沉默寡言,成绩下降不少。
在朋友的劝解下,
雯子和丈夫都有意识地去接触,
了解相关亲子教育、儿童心理学等知识。
慢慢地,他俩转变了观念、有了新的认知,
分歧就越来越少了。
与其争吵半天,
不如平时花点时间,
多留意一些专业性的家庭教育、儿童教育,
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资讯。
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能渐渐减少矛盾、达成共识。
正如教育专家尹建莉说:
“夫妻必须要尽量完善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在教育上形成良好的共识。”
愿每对父母,都能缔结成一对志同道合的“盟友”,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同心协力、携手合作,
为孩子打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给孩子一个明朗美好的明天。
—— End ——